李东垣脾胃湿热理论的核心:脾虚为本,阴火为标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反复强调一个关键

美倩谈健康 2025-05-17 20:01:01

李东垣脾胃湿热理论的核心:脾虚为本,阴火为标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反复强调一个关键逻辑:脾胃湿热的根源是脾胃元气先虚,而非外界湿热直接入侵。

脾胃元气为何会虚?

长期饮食不节(如过饱、过饥、嗜食肥甘)、劳役过度(体力或脑力透支)、情志内伤(思虑伤脾)等,会逐渐耗伤脾胃的“元气”。脾胃元气就像身体的能量发动机,一旦虚弱,就无法正常完成两项核心工作:

1. 运化水谷:食物消化不全,糟粕滞留体内形成湿浊;

2. 运化水液:水液代谢停滞,形成水湿。

湿浊与水湿在体内堆积,久则化热,这就是湿热的内生过程。

​阴火如何上冲?

脾胃元气虚弱后,会引发一个重要病理机制:脾虚气陷,导致体内气血运行紊乱。

正常情况下,脾胃之气应升清降浊,将清气输送到上焦(心肺头面),浊气下排。

脾虚气陷时,清气不升,反而导致下焦(肝肾肠道)的湿浊之气逆而上冲,与停滞的气血相互搏结,产生阴火。

阴火不是外界的实火,而是体内元气不足、气血瘀滞产生的虚性燥热,表现为低热、口渴不欲饮、心烦、牙龈肿痛(但局部不红不肿)等假热症状。

核心观点:李东垣认为,脾胃湿热的本质是“本虚标实”——脾胃元气先虚是本,湿浊化热、阴火上冲是标。

外界湿热(如长夏气候)仅是诱发或加重因素,而非根本原因。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