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包围大常村,情急之下,常大娘把肖华司令员藏在枣堆里,谁知日军尝了一个枣子后,却说:“把枣子都拉走!”
卢沟桥枪声响起,日本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华北平原,河北山东交界处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提心吊胆,那些穿黄皮子的日本兵隔三差五就要进村扫荡。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八路军有个叫肖华的司令员带着队伍来到冀鲁边区,说是要在这儿扎下根打鬼子。
肖华这人年纪不大,带兵打仗却是个好手,他领着第五支队刚来没两个月,就把周边几个县的伪军收拾得服服帖帖。
当时陵县有个大地主叫刘大疤瘌,仗着日本人撑腰欺压乡亲,肖华带着人半夜摸进他宅院,把粮食分给穷苦百姓,吓得那些汉奸二鬼子再也不敢大白天出来晃悠,抗日根据地的架子算是搭起来了。
要说这冀鲁边区藏龙卧虎,大常村住着个姓常的老太太就是个人物,村里人都管她叫常大娘,五十来岁年纪,头发花白但身子骨硬朗。
她家院子后头种着三棵老枣树,结的枣子又大又甜,平日里除了卖枣换点油盐,剩下的都晒在竹匾里。
外人看着就是个普通农家,其实暗地里早就成了八路军的秘密联络点。
那年秋天晌午头,肖华带着几个干部正在常大娘屋里开会。
外头知了叫得人心烦,常大娘坐在门槛上纳鞋底,眼睛时不时往村口土路上瞄。
忽然看见远处腾起一片黄尘,几个戴钢盔的影子在尘土里晃悠,常大娘手里针线筐子"哐当"摔在地上,扭头就往屋里跑。
屋里的肖华反应快,听见动静立刻带着人往后院撤,刚跑到枣树底下,猛地想起兜里那份《冀鲁边抗日周报》落在炕席底下了。
这份报纸上头登着根据地的布防图,要是让鬼子搜出来,不光常大娘一家要遭殃,整个陵县的抗日队伍都得受牵连。
"你们先走!"肖华撂下这句话扭头就往回冲,常大娘急得直跺脚,眼看着日本兵已经踹开院门,十几个明晃晃的刺刀在日头底下反光。
情急之下,老太太抄起墙角的竹耙子,把堆在墙根的枣子筐掀开个口子,一把将肖华推进去,又哗啦啦盖上半筐红枣。
带队的日本军曹挎着指挥刀进屋时,常大娘正蹲在灶台前烧火,铁锅里熬着棒子面粥,咕嘟咕嘟冒着泡。
军曹拿刀尖挑开锅盖,热气扑了他一脸,气得抬脚就把铁锅踹翻了。
旁边翻译官揪着常大娘领子问话,老太太装着耳背,咿咿呀呀比划着说家里就她个老婆子。
几个日本兵把屋里翻了个底朝天,刺刀把粮食囤子扎成了马蜂窝,连腌咸菜的缸都没放过。
军曹转悠到后院,盯着那几筐晒得红彤彤的枣子直咽口水,随手抓起把枣子往嘴里塞,嚼得嘎嘣响。
躲在筐里的肖华屏住呼吸,眼瞅着鬼子的皮靴就在鼻子尖前头晃悠。
"这枣子甜得很,统统拉回军营!"军曹挥着刀嚷嚷,两个日本兵上前就要抬筐,常大娘急得手心直冒汗。
没曾想后院墙头"哗啦"摔下来个瓦罐,紧接着一道黑影"噌"地窜过房顶,日本兵以为逮着八路了,全都追了出去。
后来才知道,那黑影是常大娘的儿子二栓子,这小子打小在枣树林里窜大,翻墙爬树比猴子还灵巧。
他故意把日本兵往村外引,七拐八绕钻进青纱帐,愣是把那帮东洋兵绕得晕头转向。
等肖华带着文件安全撤离,二栓子早就抄近道回了家,蹲在枣树上啃生红薯呢。
这事儿过去没多久,常大娘家就成了八路军的"保险柜",她带着儿子在枣树底下挖了地窖,上头盖着三层木板,木板上堆着枣子筐。
后来陆陆续续藏过伤员、药品,还转移过重要文件,有回日本兵来搜查,把枣子筐翻了个遍,愣是没发现脚底下还藏着八路军的电台。
要说这常大娘也是个奇人,明明不识字,记性却出奇得好,有次交通员送来情报,她愣是把整页纸的内容背下来,等天黑再口述给来接头的同志。
后来肖华他们转移去鲁西,老太太还托人捎去两筐枣干,说是给战士们路上当干粮。
那年月像常大娘这样的老百姓可不少,有的在自家地窖里藏粮食,有的给游击队送消息,还有的冒着杀头风险给伤员送饭。
日本投降那年,肖华特意派人来接常大娘去省城,老太太摆摆手说:"俺就是个种枣的老婆子,要享福你们年轻人去,俺还得守着这几棵枣树呢。"
常大娘活到九十三岁,临走前还念叨着要给枣树施肥,村里人常说,这些老枣树是沾了英雄气的,结的枣子格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