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乾隆病重,太医吓得瑟瑟发抖,一乡下郎中把脉之后,汗流浃背说道:“没救

曦月谈 2025-05-17 15:50:54

1750年,乾隆病重,太医吓得瑟瑟发抖,一乡下郎中把脉之后,汗流浃背说道:“没救了,没救了!”不料,乾隆却哈哈大笑,重赏郎中。

这位郎中便是在乡下鼎鼎有名的黄元御,说他神医一点也不为过。

要知道,古代很多御医都没有什么真本事。

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敢说真话,只敢颤颤巍巍说着一口流利的官话。

而黄元御恰恰与他们相反。

虽说他是野路子出身,但是“望闻问切”却熟记于心。

不论是得了什么样的病状,黄元御基本上都可以脉出,保证药到病除。

乾隆十五年的时候,乾隆奄奄一息,在榻上独自承受着痛苦。

宫里的太医轮番上阵,小心翼翼来到了皇上的寝宫。

此时此刻,把脉的太医已经汗流浃背,但是仍旧找寻不到病症。

一个两个就算了,整个太医院的人都没有找到问题所在。

乾隆怒火中烧,怒斥他们整日研究也没研究明白。

那段时间里,皇宫就像是没了主心骨一样,人心惶惶。

谁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惹怒了乾隆爷。

太医院的人整日整夜翻阅古籍,希望能够早日帮助皇上分担痛苦。

可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改变事情的发生。

太医们竭尽全力用尽了所有办法,但是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那病情就像是病毒一般,不消灭就会一直蔓延,愈发严重。

就在太医们手足无措,绝望之际的时候,黄元御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一位在宫里数年的太医向乾隆皇帝推荐了黄元御。

起初,乾隆对乡下郎中并不信任。

他始终认为,太医院的人才都无法解决,一个乡下人又如何胜任?

可是眼看着太医们面面相觑,找不到任何的解决办法。

于是,乾隆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命人找来了黄元御。

黄元御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深受家庭的熏陶。

小小年纪的他都已经饱读诗书,18岁考中了秀才。

即便秀才已经在当地人人眼红的目标,但是他并不愿止步。

对于黄元御来说,秀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进士才是他的目标。

从那之后,他每天每夜将自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可是,事情并没有顺着黄元御的努力而持续。

正当他朝着目标奔跑的时候,眼睛突然出现了问题。

原本以为吃点药就可以好,恰恰相反,眼睛竟愈发严重。

吃药之后,黄元御的眼睛竟慢慢开始看不清东西。

庸医还不死心,坚定表示这次一定能治好。

未曾想,这一次的办法竟然使得他变成了一个瞎子!

好在,黄元御迎来了希望,遇到了一位名医。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只是一剂药方,他的眼疾意外好转。

从那之后,黄元御将所有精力放在了医术研究之中。

对于他来说,学习医术是为了帮助那些深受病症折磨的人。

十年的时间,黄元御从一个初学者,成为了民间的名医。

于是,他随身携带着药箱,来到了乾隆皇帝的寝宫。

要说怕,肯定也怕,但是黄元御身为一位游走多年的医者,有什么就说什么。

把脉的时候,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痛哭流涕表示乾隆帝脉象异常,没救了!

谁也没有想到,乾隆不仅没有怪罪,反而笑了起来。

原来,他找了一位宫女伪装自己。

之后,在黄元御的治疗下,乾隆容光焕发摆脱了病魔。

乾隆意识到民间名医确实有两把刷子,将其封为太医。

在太医院里,这位空降的太医显然成为了其他太医们的眼中钉。

而黄元御并不习惯太医院那些规矩和人情世故。

在任职七个月后,他主动请辞,希望能够回到以前的生活。

因此,黄元御再次踏上了救治的旅途。

对于他来说,人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身患疾病,就会投入全部精力救治。

0 阅读:205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