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8日晚上,一枚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整个贝尔格莱德

平南 2025-05-17 13:30:01

1999年5月8日晚上,一枚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整个贝尔格莱德的夜空被炸得发红,馆舍一角塌了,三名中国记者当场遇难,这不是电影剧情,而是20世纪末真实发生的事情。

几小时内,北京的街头开始人山人海,愤怒的人们把美国使馆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夜,很多中国人彻底转了性子:再也不想靠外交辞令讲道理,而是开始呼吁“咱得有自己的拳头。”

那一夜的愤怒,没被时间冲淡,它变成了后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记忆,网上、街头、论坛,军迷和普通人开始聚在一起,聊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航母、战斗机、导弹。

他们说:哪怕不吃肉,也得给航母造点弹,有人调侃,有人认真,但所有人说的其实是一件事:中国再不能挨打。

其实,中国军费占GDP的比例一直不高,2022年是1.6%,比全球平均的2.6%低不少,美国那一年军费8770亿美元,是中国的三倍。

但民间的声音却一点不小,尤其是在重大事件之后,比如2001年南海撞机,中国飞行员王伟牺牲,网民把他的照片挂在头像上,一句“81192,请返航”刷遍了网络,这些话没人教,是从心里冒出来的。

这种声音背后,其实不全是愤怒,更多是记忆。很多人家里都还挂着祖辈抗战的黑白照片。

爷爷辈经历过抗日战争,父辈挤在洞里听防空警报的事情不是传说,是家常便饭,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兜里慢慢有了钱,房子、车子、旅游也有了,但提起“国家安全”这四个字,没人敢掉以轻心。

2010年以后,南海争端成了新闻常客,菲方在黄岩岛上闹事,美国军舰也常年绕着南海转,声称“自由航行”。

这时,网上有人翻出了中美航母数量的对比:美国11艘核动力航母,中国只有辽宁舰一艘,还是改装的前苏联废舰。

这一下子,很多人炸了,“咱不是没钱,光一个恒大欠的钱,就能造好几艘航母。”网友算得清清楚楚。

政府其实一直比较冷静,国防白皮书多次强调,中国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强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军费增长速度和GDP增长保持一致,远不是那种一掷千金的大跃进,比如福建舰,虽然电磁弹射技术领先,但全舰依旧采用常规动力,并没搞什么全球部署的想法。

但民众有时候没那么理性,尤其是面对挑衅时,2016年“萨德事件”爆发,大量中国消费者自发抵制乐天超市,把韩国的影视作品拉入“黑名单”。

虽说过激,但不能说他们不关心国家利益,在普通人看来,军力不仅是军人的事,更是全民的底气。

再看航天。每次“神舟”升空,“嫦娥”登月,微博热搜榜都会出现“这是国家的荣耀”,但最能让人群情激昂的,还是军事突破。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公开亮相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终于能吓住他们了。”这种情绪不复杂,就是怕再被欺负。

老百姓嘴上说“东风快递”,心里想的是大使馆不再被炸,飞机不再被撞,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军队的新装备曝光,哪怕是个歼-20照片,也会在军迷圈里转得沸沸扬扬,大家比的不只是数据,更比精神。

但也有人担心:“咱是不是太激进了?”其实看政府的做法,根本没有,中国军方从未主动参与任何侵略战争,反而常年参与联合国维和。

在非洲、中东、中国派出的蓝盔部队人数常年居全球前列,2023年,中国参加的国际联合军演,主要是反恐、反海盗。

所以说,政府走的是稳妥路线,老百姓的情绪,是故事推动的结果,从甲午海战到抗美援朝,从南海撞机到驻外大使馆被炸,每一个节点都留下了印记,这些记忆不可能轻易被抹去,它们积累、沉淀,最后变成一种共同情感。

媒体也推波助澜,有些官方账号发布军事短视频,播放量动辄几百万,老百姓爱看,不是因为好奇,而是想知道:咱现在底气足不足,看了这些片子,心里踏实点。

特别是那些退役老兵的讲述视频,一说起上甘岭、长津湖,评论区一片肃静,没人开玩笑,只有敬意。

国外媒体喜欢用“中国鹰派情绪高涨”来形容这一切,其实他们理解错了,老百姓要的不是侵略,而是安心。

要的是不再被敲门、威胁、羞辱,他们希望国家强大,最好让敌人连想动手的胆子都没有。

未来如何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外部压力还在,只要挑衅没停,这股声音就不会小。

它不是极端主义,而是普通人对和平最质朴的渴望,他们只是不想再被动挨打了。

参考资料: 《当代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编辑委员会.《中国的国防》.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