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承认中美差距:人家中国那才叫创新,才叫发展。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电量是下一波创新浪潮的关键要素,中国的发电量大约是美国的三倍,那才叫创新,才叫发展。 万斯这话其实戳到了点子上。现在的高科技产业,像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大数据中心,哪个不是耗电大户?没稳定的电力供应,这些东西根本玩不转。 不过万斯可能没说透的是,中国的电力结构和美国不一样。咱们的煤电虽然占比还不小,但这几年风电、光伏发展得太快了,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都超过煤电了。就说太阳能,中国的光伏板产能占全球80%以上,连沙特、阿联酋这些土豪国家都找咱们买设备建电站。 美国呢,虽然也在搞新能源,但政策摇摆不定,一会儿补贴一会儿砍预算,好多项目都黄了。就像2025年特朗普政府削减了16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直接导致美国一季度撤资79亿美元,这哪像要追赶的样子? 万斯作为美国副总统,他的话其实反映了美国的焦虑。中国在电力基础设施上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对美国的“降维打击”。比如电动汽车,中国有充足的电力支持,特斯拉上海工厂能24小时满负荷生产,而美国因为电网不稳定,好多州的充电桩建设都卡住了。再比如数据中心,中国的“东数西算”工程把数据中心建在西部,用便宜的绿电,成本比美国低一半。这些优势反过来又推动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 但万斯可能没意识到,中国的电力优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投入和规划。咱们从2000年开始就大规模投资电网建设,特高压技术从无到有,现在全球10大在建特高压项目,8个在中国。美国呢,电网投资长期不足,2023年还因为电网老化导致加州大面积停电。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电力政策有连续性,“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所以风电、光伏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美国呢,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能源政策上打架,一会儿要环保,一会儿要挖石油,政策像荡秋千,企业根本没法安心投资。 其实万斯心里明白,美国要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不落后,必须先补上电力这一课。但美国的问题在于,既得利益集团太多,传统能源巨头不愿意放弃石油美元体系,而新兴的科技公司又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就像马斯克说的,中国的工业产能已经远超美国,而工业产能的基础就是电力。美国现在要做的,不是光嘴上喊追赶,而是得像中国一样,扎扎实实地把电网升级、清洁能源发展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不然,就算有再多的创新想法,没有稳定的电力支撑,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哈萨克斯坦为了获得打开国际经济实体,这下可是得下血本了。这一次,哈萨克斯坦总统抛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