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长征的部队来到了大凉山,这里是刘文辉的地盘。在当时,刘文辉可是盘踞在四川最大的一股势力,我军想要通过大凉山并不容易。关键时刻,刘帅让人给川军送了一封信,帮助我军成功通过了大凉山。刘帅给谁送了一封信,那人和刘帅什么关系? 大凉山的山道上飘着五月的薄雾,红军战士的绑腿早就被晨露浸透。大伙儿握着汉阳造的手直打滑,眼睛却死死盯着前方山梁,那里藏着刘文辉最精锐的混成旅。炊事班的老张往行军锅里添了把野菜,突然说了句大实话:"咱们这点人马,给川军塞牙缝都不够啊。" 这可不是老张在说丧气话。刘文辉手底下的兵,打起仗来能把辣椒面往伤口上撒。有个被俘的川军排长说过,他们操练时要在暴雨里光着膀子耍大刀,刀刃劈开雨帘的声响比雷声还脆生。当年刘文辉跟侄子刘湘争"四川王",两叔侄的部队在龙泉驿打得昏天黑地,硬是把青石板路都染成了酱红色。 但事情在1935年5月起了变化。红四方面军在川北有八万条枪,这个数字让刘文辉的参谋们直嘬牙花子。据说刘帅那封信送到雅安司令部时,几个副官看见他们军长的烟枪半天没冒烟,这在刘文辉身上可太稀罕了,平时他批公文都要抽掉半斤云南烟丝。 要说这封信的门道,得从刘文辉书房里挂的对联说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他亲笔写的,可书架上那本《曾文正公家书》倒被他翻得起了毛边。这个读过保定军校的军阀,骨子里还留着读书人的弯弯绕。他跟刘帅都是川军讲武堂出来的,当年在靶场比枪法,刘文辉十发能中九十九环,最后一发子弹他愣是打穿了两个靶心。 现在有些资料把这事说成单纯的同窗情谊,我倒觉得里头藏着更深的算计。那年头四川军阀都在玩"保境安民"的戏码,刘文辉早看出老蒋拿他当炮灰的心思。后来他能在西康省主席位子上善终,这份眼力见儿可不是白给的。红军过境时,他手下的旅长们急得跳脚,他却慢悠悠说了句:"急啥子嘛,红军又不是来抢地盘的。" 穿过大凉山那天下着小雨,红军战士的斗笠在悬崖边连成一条晃动的绿线。山腰上的川军阵地上,有士兵看见个戴圆框眼镜的军官举着望远镜看了半晌,突然下令把重机枪挪到背坡处。二十年后,这个叫杨森的川军团长在北京重逢刘帅时,拍着大腿说:"当年要是真开火,我这脑壳早挂在人民广场示众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央红军# #历史#
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人还在“蜜蜂洞”里藏着,仗没打,枪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