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陈长捷出狱后,傅作义在北京西单请他吃饭,陈长捷故意迟到,大摇大摆地走进去,瞪着眼撇着嘴直言:“要是放在以前,今天我绝对不会前来!” 这突如其来的开场让在座宾客面面相觑。而傅作义却神情未变,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似早有心理准备。 来人正是陈长捷——曾经的国民党中将、天津守将,也曾是傅作义麾下的重要干将。 傅作义不动声色,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这一顿饭,原本就该请你十年前吃的。” 时光回溯到1948年底,华北战局急转直下,解放军已兵临城下。 傅作义统领的华北“绥靖”公署部队节节败退,北平、天津风雨飘摇。 为了自保,也为了避免北平百万百姓深陷战火,傅作义秘密与中共谈判,寻求和平解放北平的可能。 可天津怎么办?这座城市,已成为中共与傅作义谈判的最后试金石。 如果天津不打,就没人相信傅作义不是在虚与委蛇,若天津打下,北平和平解放就有了足够筹码。 于是,傅作义把最艰难的决定,交给了陈长捷。 陈长捷,原为黄埔出身,官至中将,军事能力虽不算顶尖,但忠诚与执行力极强,是傅作义最倚重的将领之一。 他接到命令后,立刻着手加强天津防御,对内,他动员军心,号召“与城共存亡”。 对外,他拒绝一切劝降。唯一一次动摇,是解放军方面传来的和平建议,他曾请示傅作义是否可以考虑投降,但傅只说:“天津必须保住。” 这五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 没过多久,解放军三面围城,炮火如雨,陈长捷亲自坐镇指挥,拼死抵抗。 仅29个小时后,天津城破,他仓皇逃出指挥部,换上便装混入人群,但终被识破而被俘。 他直到进了战俘营,才知道:就在天津陷落前后,傅作义已与解放军达成协议,北平“和平解放”了。 没有刀光,没有硝烟,傅作义带着家眷走进中南海。 而他陈长捷,却成了“为北平保全而牺牲的棋子”。 这顿迟来的饭,桌上佳肴颇丰,可两人食不知味。 陈长捷冷眼盯着傅作义,像是在等一个迟到十年的解释。 傅作义终于开口:“天津那一仗,我对不起你。” 这句话让空气瞬间凝滞,“你知道我怎么熬过那几年吗?” 陈长捷的语气陡然上扬,“战俘营里,我天天想着,傅作义到底算什么兄弟?你用我打一场面子仗,然后把北平捧给别人,自己身退而全。” 傅作义沉默了许久,缓缓倒上一杯酒:“当时北平局势极端复杂,百万人口,几十所高校,文化古迹无数。若一战,便是人间炼狱。我不能赌。” 陈长捷冷笑:“你可以不赌,可你赌上了我。” “你若不守,我如何向对方证明我的诚意?” 傅作义直视他,“天津若不拼死一战,谁肯信我真心想和?你是我最信得过的人——我以为你能撑三天,哪怕两天。” 这一次,陈长捷没有立刻反驳。 两人沉默良久,仿佛在各自翻检那些尘封往事。 傅作义终于道:“我对你有愧,但你也应明白,我若当时让你撤了,北平照样血战。不是你死,是更多人死。” 陈长捷低头,像是被这句话砸中,他始终忠诚于军人职责,却没想过,有时候“退一步”,也许并非懦弱,而是另一种担当。 风在窗外呼呼作响,像极了当年天津城破的炮火余音。 酒过三巡,陈长捷的怒气逐渐散去,他终于放下筷子,轻声道:“这十年,我咬牙挺过来了。若当年真能换北平一城平安,那我这29个小时……也不算白打。” 傅作义举杯:“你这一仗,救的是百万百姓。” 两杯黄酒,终于碰在了一起。 历史不会为个人做评判,但在这顿迟来的饭局上,两个曾被战争捆绑、又被信任撕裂的旧部,终于把酒言和。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记忆|72年前,29个小时,天津解放!)
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人还在“蜜蜂洞”里藏着,仗没打,枪
【4评论】【8点赞】
haoye218
真丢人,29个小时丢掉整个城池,上海还守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