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认为如果有一个警察反抗,就不会团灭,可如果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就知道这样的说法太过天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冬天,南京城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城墙上插着的是日本军旗,街道上空荡荡的,连风吹过都夹着血腥味。 在这座曾是国民政府首都的城市里,有两千多名穿着灰色棉制服的中国警察,被日军一个命令接一个命令集中了起来。 他们本是维持城市秩序的普通人,大多没有受过军事训练,有的还负责交通、登记、治安巡逻,这些人手上没有武器,心里也没有准备。 他们原本在司法部等地办公或执勤,没料到等来的不是撤离命令,而是敌人的枪口。 起初日军并没有立刻对他们动手,这些人被关在几处没有窗户的仓库里,每天只能分到一点烂菜汤,或者干脆什么也没有。 三四天过去,很多人已经没有了力气站起来,仓库的空气浑浊,有人发着烧,还有人昏倒了也没有人管。 接着有人用蹩脚的中文站在仓库门口,对这些警察说要带他们去别的地方,有粮有活,听话就不会有事,这句话在人挤人的空间里传开了,不少人都愿意信,哪怕不信,也没了别的选择。 从仓库到秦淮河边,大约走了半天,途中每隔一段路就有人盯着屋顶和街角,警察们发现不少日军持枪站岗。 几百米之外还能看到机枪架在墙头,有的日本兵戴着墨镜,坐在自行车上晃腿,有的坐在门口嚼东西,看见人群走过,只是抬眼扫一眼又低头不动。 六个日军兵力押送这两千多警察,表面看起来人太少了,但他们枪口在手,每个人身上不是长枪就是刺刀,谁若迟疑几秒,马上就有人用枪托砸过去。 血从人脸上流下来也不让停,只能接着走,队伍里没人敢出声,更没人敢跑,有人饿得打晃,有人冻得直抖,靴子踩在冰渣子上发出硬硬的声响。 到了河边,他们发现地上已经挖好几道壕沟,机枪对着河岸,一排排架在那里,日本兵开始分批把人赶到壕沟前,二十个人一组,背对着河站好,有人低头祈祷,有人闭上眼什么都不想。 第一排人刚站定,机枪就响了,人像草一样倒下去,血从身下流出,很快就把雪染红,没被打中的也被补上一刀,有人想躲,刚蹲下就被当场捅死。 伍长德是交通警察,被押来时还穿着原单位发的制服,他靠着倒在地上假装死去才逃过一劫,他身上中了一刀,血从背部渗出来,粘住了衣服,他躺在死人堆里一动不动,脸埋在尸体下面。 汽油被泼在尸体上,火被点燃时,他感觉背后像着了一团火,他强忍剧痛,趁着浓烟弥漫跳进秦淮河,河水冰冷,刺得他直喘粗气。 他游过对岸,在岸边草丛中躲了一夜,第二天找了件破衣服换上,才躲过巡逻队的搜捕,之后他跑进安全区,在鼓楼医院躺了五十多天才恢复。 很多人问,这么多人为什么不反抗?他们不知道在那些人眼里,活下去是唯一的想法,反抗不是光靠血性就能做到的事。 他们没武器,没力量,前几天连饭都没吃,眼前是重机枪和刺刀,四周暗哨遍布,连退路都没有。 不是他们不敢拼,而是根本没有能拼的余地,真有几个硬汉动了手,也只会当场被刺刀捅死,反抗会加速整队的屠杀,没有希望也没有机会。 那些照片还留着,有的是六个日本兵押着警察队伍往前走,有的是壕沟边上满地的尸体,白雪中混着血迹,像极了战败后的绝望。 历史学家后来找出那些记录,有的写在外国传教士的日记本里,有的拍在当时国际记者的胶卷上,两千多人,只活下来不到三百个,他们的名字至今还在档案馆里能查到,红笔勾过的页面翻得起毛边。 战争不是电影,牺牲也不是标语,这些警察的沉默不是怯懦,而是人在极限下的无能为力。 他们的死,不该被指责为“不反抗”,而该被记住是怎样在绝境中被彻底吞噬,我们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诉苦,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南京大屠杀期间手无寸铁的数千警察,惨遭日军屠戮!
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认为如果有一
如梦菲记
2025-05-16 15:45:4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