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朝堂上吵了起来,李鸿章说:中国这么大,新疆土地贫瘠,不要了又如何?左宗棠愤怒地说: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有说不要就不要的。
1864年底,处在中亚的一个国家阿古柏,突然向我国的领土新疆发起了进攻。
他们的进攻来势汹汹,造成我国新疆的乌鲁木齐以及喀什噶尔相继沦陷。
3年之后,阿古柏在新疆建立起了“洪福汗国”。
一开始,清政府还想要出兵收复新疆,可是,狡猾的日本趁此机会却从海路入手,袭击了我国的台湾,新疆和台湾同时告急,清政府听闻这个消息后乱成一团。
朝堂上,大臣吵成一片,左宗棠极力主张收复新疆。
但是李鸿章不赞同,他认为新疆不仅居住的人非常稀少,就连土地也十分贫瘠,耗费人力物力来对新疆进行,是个得不偿失的行为。
所以他提出,朝廷应该果断放弃新疆,把军费投入海防事业的发展。
左宗棠听到此话,也立刻上书驳斥李鸿章的言论,新疆足足160万的领土,是万万不能丢掉的。
1875年,左宗棠向朝廷上书,主张立刻向着新疆出兵,收复我国失去的领土。
左宗棠在奏折上强调了特别重要的一点。
新疆处在中国领土的边缘地带,是内地的保障。如果丢失了新疆,那么新疆以内的领土,就都岌岌可危了,甚至最后,会威胁到中原和首都的地位。
经过左宗棠言辞激烈的上书,慈禧也想到了到保卫新疆的重要意义,但是,她的支持仅仅限于口头上。
至于非常重要的钱粮和军费,她直接两手一摊,表示国库现在是非常地空虚,朝中能够出的白银数量不多,顶多只有300万两,剩下的,就要交给左宗棠去自己想办法。
左宗棠知道后表示,哪怕自己砸锅卖铁,收复新疆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左宗棠计算了一下派军队去往新疆的耗资,得出结果,这么庞大的军费开支至少需要2千万两银子。
面对这么庞大的数额,左宗棠不免焦头烂额,他自己没有办法筹集起这么多银子,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商人胡雪岩求助,
胡雪岩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果断答应帮助左宗棠筹集资金。他通过自己的人脉,来来回回,先后六次向英国的财团借得外债1870万两白银。
就这样,进兵新疆的军费问题才总算得以解决。
可是军费的事情解决了,随之而来的军队人数的不足又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朝廷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官员都是李鸿章一派的,所以,他们当然要拥护李鸿章的提议,对左宗棠往新疆收复失地的行为表示极大地不支持。
所以,只要他们遇到事关新疆军队方面的问题,就想方设法设置阻碍。
领头的李鸿章听闻西北有特别善于战斗的两支军队,直接就以用各种借口把他们全部都调离了西北军,给左宗棠设下了好大的一个绊子。
面对内部各种各样的困难,年岁已高的左宗棠依然坚定着收复新疆的决心。
军队被调走了,他就亲自组建新的军队,用筹集而来的军费购买武器,让这些士兵日日夜夜都不停操练,达到上战场的要求。
1876年,左宗棠率领着装备齐全,训练精良的6万大军奔赴新疆。
为了坚定决心,也为了振奋士气,左宗棠直接命人抬着他的棺材走在大军的最前方,并发誓若,如果不收复新疆,自己就绝对不回国。
一到新疆沿边地区,左宗棠大军就势不可挡,威名甚至让敌人直接望风而逃,过了一段时间,南疆顺利收复了。
而阿古柏知道自己难辞其咎,选择了服毒自尽。
就这样一路征战,左宗棠只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大部分的新疆领土已经收复,最后剩下的伊犁也不能就此放弃。
年近70的左宗棠班师回朝后,又不顾家人的阻拦,抬上了自己的棺材,带着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直奔伊犁, 决心要与沙俄决一死战,
听闻左宗棠大军压境,沙俄觉得贸然开战不妥,所以就修改了条约,把伊犁大部分土地都归还给了中国。
就此,左宗棠收复了全部新疆的土地,让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国。
而且,左宗棠的一生都十分的清廉,为收复我国的国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正是有了他的决心和努力,才让我国的领土不沦陷于别的国家手中。
而我国能有左宗棠这样一位满怀豪情的英雄,也是人民的万丈福气,国家的幸运之处。
让我们向左宗棠的清廉之风、爱国之心学习,永远记住这位为我国的领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人物。
向左宗棠致敬,向我们的所有英雄先辈和牺牲在战场上的英烈们致以强烈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