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慈禧正在听戏。不料,戏子突然说道:“别看我是个假皇帝,我至少能坐着,有的人

曦月谈 2025-05-16 15:18:43

一天,慈禧正在听戏。不料,戏子突然说道:“别看我是个假皇帝,我至少能坐着,有的人是真皇帝,可他还要站着呢!”。众人一听,看着一旁坐着的慈禧和站着的光绪帝,替戏子捏了一把冷汗。没想到慈禧却非常淡定地说:“小李子,赏!“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全国上下民不聊生,但作为掌权者的慈禧却一心玩弄权术,贪图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她挪用国库的大笔银两,在颐和园修建了德和园大戏楼。当时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陪老佛爷听戏难,给老佛爷唱戏更难。”

慈禧听戏讲究一个排场,除了王公大臣能坐着以外,地位一般的臣子没有资格坐着的,都卑躬屈膝地跪着陪老佛爷听戏。跪多久不一定,那得看慈禧的心情,要是慈禧的戏瘾大,看完一场还意犹未尽,那就得一直跪着。

慈禧不仅戏瘾大,而且看戏禁忌也很多。因为慈禧属羊,所以她规定,唱词中带羊的一律不能唱。

刘赶三是梨园界有名的“丑角”,他一直把春秋时期“滑稽讽谏”的优孟,当做自己的偶像。

有一天,刘赶三在戏曲《思志诚》中扮演一个老鸨,恰好那天有三位王爷过来看戏。三位王爷在台下兴致勃勃地观看,时不时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刘赶三想到大清的王爷整天毫不作为,天天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心里十分不悦。

这时,他正演到鸨母在接待金主的情节,他灵机一动,不叫戏文里艺妓的名字,而是意有所指地瞅了一眼三位王爷,然后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五姑娘,六姑娘、七姑娘,出来接客呀!”

台下的观众都是常客,一下子就听出了刘赶三话里的弦外之音,三位王爷,可不正是老五、老六、老七吗?  

顿时,台下观看的人都哄堂大笑,拍手叫好。

再看三位王爷,因为性格不同,脾气自然也就不同。恭亲王听了不以为然,哈哈大笑。醇亲王脸上阴晴不定,但隐而未发。

惇亲王是个暴脾气,他气得拍案而起,对着身边的随从说道:“大胆刘赶三,竟敢戏弄本王,你们把他看住了,等他下场有他好看!”

刘赶三长年行走江湖,也只是个有眼力见儿的人,他一看惇亲王不是个好惹的主,这场演罢就赶紧乔装打扮,溜之大吉了!

惇亲王的人在戏园外等到天黑,也没等到人,只能作罢。

刘赶三就是这脾气,遇见不平事,不吐不快,就是冒着挨打、掉脑袋也要说出来!

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皇亲国戚,他都敢在戏台上开玩笑。他最厉害的一次,竟然把慈禧当众搞得下不来台。

有一次,刘赶三接到了宫里传来的旨意,原来是慈禧太后宣他进宫唱戏。刘赶三为此愁眉不展,他知道慈禧是一个很难伺候的人,心肠歹毒,睚眦必报。但旨意难违,他只能硬着头皮表演。

慈禧听闻刘赶三喜欢改戏,所以特意点了一首《十八扯》。这是一出名剧,但没有固定的戏词,只要顺着鼓点,跟得上节奏就行。

刘赶三刚开始唱得还算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唱了一会儿,他也很快适应了这个新的环境。

这时,他一边唱戏,一边分出部分注意力观察台下的反应。当他看到慈禧舒舒服服地坐着,身边还有一堆宫女太监伺候着,而堂堂一国之君的光绪帝竟然拘谨地站在一旁,他的心里顿时对这个祸国殃民的老妖婆气得不打一处来。

看戏的大臣都心照不宣,光绪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实权掌握在慈禧的手中。但谁也不敢替光绪鸣不平,毕竟慈禧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还关系到他们的荣华富贵。

刘赶三所扮演的是个入戏太深而魔障的人,整天以为自己是天王老子。

刘赶三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戏词,他直直地看着台下的光绪帝唱道:“别看我只是个假皇帝,但好歹有个座,可那真皇帝却天天侍立。”

此言一出,全场脸色大变,一些有良知的大臣在心里为刘赶三捏了一把汗。慈禧听了他的戏文后,听出刘赶三这是在讽刺她,脸色变得铁青,眼看就要发作。

可是她突然想到了一句话:“冲动是魔鬼。”于是她很快冷静下来。

慈禧也清楚,刘赶三在戏曲界有很高的地位,如果自己因为一句戏文就杀了刘赶三,这就得罪了梨园界,自己百年之后肯定会被人写成戏本,四处演唱,遗臭万年。

而且,当着众人的面,慈禧也不好发作,免得落下一个小肚鸡肠的骂名,她决定对刘赶三不罚反赏,这也会在民间传为一段佳话。

就这样,刘赶三与死神擦肩而过。随后,慈禧让身边的太监给光绪搬来一把椅子,允许光绪坐着看戏。因为刘赶三的“英勇敢谏”,他在民间受到了更多百姓的喜爱和追捧。

作为名扬天下的“同光十三绝”的一员,刘赶三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能根据剧情大胆地改编唱词,并利用“丑角”的身份插科打诨,嘲讽权贵、针砭时弊。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作为一个戏子,他德艺双馨,浑身是胆,真是令人敬佩。

0 阅读:82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