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宴会上,朱元璋出了上联“老子天下第一”,想要众爱卿对一个下联,宴席上皆无人敢对,唯有一人大声应对,结果因此丧命。
朱元璋出身草根,早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为了生计,朱元璋曾给人放过猪牛,吃尽了苦头。为了出人头地,朱元璋只能小心行事、步步谋略,才终于当上了皇帝。
这天,朱元璋在宫中宴请大臣们,酒过三巡之后,大家的兴致越发高涨。此时朱元璋正值兴头,于是脱口而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上联,并宣称如若有人能够对出这个对子,自己重重有赏。
不料在场的大臣们听了之后,竟无一人敢出来对下联。倒不是因为这对联有多难,殊不知,朱元璋生性多疑,大臣们都难以揣测他的心思,生怕一个不留神便大难临头。
没办法,伴君如伴虎,在帝王身旁,还是谨言慎行,稳妥为上。正当所有人都准备将这件事情糊弄过去,大殿中却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皇上,微臣想斗胆一试!”
众人纷纷回头,只见一年轻官员缓缓走上前来。朱元璋见状,开怀大笑道:“爱卿,但说无妨!”
好一个但说无妨,底下的大臣们深知,自己稍微说错一句话,朱元璋便会要了自己的小命。唯有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见此人便大声地说道:“孙子举世无双!”
此话一出,朱元璋气得直拍桌子,将一个白玉酒杯摔了出去。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
殊不知,朱元璋出的上联实则是在夸自己,而这个年轻官员对的下联,虽然也算工整,但却有骂朱元璋是孙子的意思,朱元璋岂能不龙颜大怒。
尽管,此人苦苦哀求,但朱元璋依旧不为所动,命让人将他打入大牢。
虽然朱元璋心狠手辣,但却是个勤政爱民的君王。
朱元璋每日天不亮就起来上早朝,大臣们也要跟着早早等候在殿外,日子久了,大家也都苦不堪言。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官员,名叫钱宰。他原本是绍兴老儒生,后来跟随朱元璋来到京城为官,工作勤谨,经常要忙到深夜。
年近古稀,身体本就不如年轻人健壮,加上朱元璋提倡勤政,每天都需要早早起来,钱宰越发吃不消。
于是这天下了早朝回到家中,钱宰身心疲惫,望着微微亮起的天空突发感慨,脱口而出一首打油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没想到,自己随口发的牢骚,竟然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次日,朱元璋一上朝便质问钱宰:“钱爱卿今日以来太过劳累,想必是朕对你们太过苛刻?”
钱宰一听一头雾水,细想近几日来,自己并没有做过什么得罪圣上的事情,心里不解。
钱宰思考良久之后,猛然觉醒,自己昨夜正在家中作过一首打油诗,虽然此诗只是自己一时感慨所作,却看似不满朱元璋的行为。
想到这里,钱宰吓得跪倒在地。朱元璋抬抬手说道:“午门朝见尚嫌迟。依朕所见,不如将‘嫌’字换成‘忧’,时时体现爱卿心忧迟来才对!”
钱宰吓得一头大汗,赶忙下跪求饶。朱元璋念及钱宰已经七十多岁,想了想又说:“罢了,今日之事朕便当作一起玩笑,日后爱卿还需将心思多放在有用之处才是!”钱宰赶紧跪地谢恩。
回到家里,钱宰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在家里作诗,远在宫里的皇帝怎么会知道呢,又想到朱元璋疑心病重,又设立了锦衣卫,大约自己平日在家中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监视了去,于是惊出一身冷汗。
朱元璋一生勤奋自律,令人钦佩。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说自己起的早,睡的晚,像牛马一样累,他也羡慕别人躺平的生活。
朱元璋的这首诗,一字一句都展现出他的勤政和务实。他经常告诫文武百官,要严于律己。对待百姓,朱元璋爱民如子,严禁官员们出现搜刮民脂,贪赃枉法的行为。
朱元璋一生跌宕起伏,从平民到天子,历尽艰险,却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出发,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