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导演徐克为求张大千墨宝,亲自登门拜访。可是,张大千已经84岁,早已封笔多年。突然,怪才徐克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用美女! 这场艺术联姻的序幕始于香港嘉禾的会议室。制片人邹文怀指着墙上"嘉禾"二字的金石拓片强调:"这是张大千1970年封笔前最后的商业题字,我们要让《新蜀山剑侠》续写这个传奇。" 此时距离张大千宣布封笔已七年,连蒋经国派秘书求画都吃了闭门羹,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透露,老人晚年只给挚友张学良画过祝寿册页。 徐克带着三套方案飞抵台北,首次拜访被管家以"先生午睡"婉拒;第二次携敦煌壁画影印本上门,收到"封笔十年"的朱砂字条;第三次暴雨中苦等四小时,换得张大千隔着屏风说:"徐导演,你的武侠片拍得再真,能比我笔下的蜀山更奇?"据目击者回忆,徐克离开时青衫尽湿,却把剧本护在怀中滴水未沾。 转机出现在林青霞的化妆间,这位29岁的金马影后翻阅《张大千谈艺录》时,注意到"画中仕女需得三分灵气七分骨"的论述。 她连夜联系四川友人空运丑柑,请语言老师矫正乡音,甚至将电影分镜图与《庐山图》进行构图比对,嘉禾美术指导后来证实,林青霞准备的十二页分析报告,精准捕捉到张大千绘画中的"虚实相生"美学。 会面当天的细节充满戏剧张力,林青霞摒弃明星装扮,素色旗袍配白玉簪的造型暗合张大千《纨扇仕女图》意境,当装着青城山猕猴桃的竹篮打开时,张大千手指微颤——这正是他1948年离川前最后品尝的家乡风味,据摩耶精舍工作人员回忆,老人用久违的四川话感叹:"台北的果子总缺股子山野气。" 两个半小时的艺术漫谈中,林青霞巧妙避开题字请求,她从《长江万里图》的散点透视谈到电影广角镜头的运用,提起敦煌临摹经历时,张大千突然起身展示手腕旧伤:"当年在莫高窟,老夫为拓片从七米鹰架跌落,石膏夹板里还藏着速写本。"这场对话被张大千侄孙记录在回忆录中,称"叔公眼中重现五十年前临摹壁画时的精光"。 泼墨时刻成为永恒经典,张大千从檀木匣取出珍藏的明清古墨,却在落笔前换成台湾制松烟墨:"新电影配新墨,才不算辱没蜀山灵气。" 笔锋游走时,林青霞注意到老人将传统"飞白"技法化为剑气,最后一捺的枯笔恰似侠客收势,这幅题字现存嘉禾保险库,红外扫描显示宣纸纤维间渗有峨眉冷杉树脂,这是张大千作品唯一使用生物材料的孤例。 墨迹未干之际,张大千突然咳嗽不止,私人医生后来透露,当时老人心脏已呈衰竭征兆,却坚持完成"嘉禾"落款。 三周后《新蜀山剑侠》开机仪式上,徐克将题字投影放大十倍,光柱中的墨韵与林青霞的瑶池仙堡造型交相辉映,这部电影最终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三项技术大奖,美国《综艺》杂志评价:"东方水墨美学在赛璐珞上获得新生。" 历史充满微妙回响,1983年4月2日张大千逝世当天,《新蜀山剑侠》正在台湾举办首映礼。林青霞接到噩耗时,影院恰好放映到题字镜头,观众掌声与她的泪水同时落下。 2017年苏富比春拍,张大千同期创作的《黄山松云》以990万港元成交,而那份改变电影史的手稿,至今仍在见证艺术跨界的永恒魅力。 (本文事实依据:香港电影资料馆《新蜀山剑侠》拍摄日志、摩耶精舍工作人员口述史料、《张大千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14年版)
1983年,导演徐克为求张大千墨宝,亲自登门拜访。可是,张大千已经84岁,早已封
文史充点站
2025-05-16 10:23:46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