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辽宁省委干休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孩子们说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16 09:44:41

1995年,辽宁省委干休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孩子们说:“我怕死了这个秘密就跟着我一块进地下了,你们知道50多年前,国民党军火库失窃事件吗?” 那年初春的辽宁省委干休所病房里,九十多岁的高崇德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在病历本背面写下"共产党员"四个字。 这个动作牵动了身体里残留的弹片,让她的呼吸变得急促,五十多年前的往事如同老式放映机的胶片,在记忆里咔嗒转动。 当年那个带着东北口音、敢跟军火库看守拍桌子叫板的年轻妇人,如今只剩下一把瘦骨和满身伤疤。 高崇德出生在辽宁黑山县的农户家里,自幼跟着村里武师耍枪弄棒。 1928年与东北军营长吕正操结为夫妻后,这个从小爱看《水浒传》的姑娘跟着部队南征北战。 别的军官太太都在打麻将喝咖啡,她却整天泡在靶场练枪,硬是练成了东北军里数一数二的神枪手。用她自己的话说:"子弹可比绣花针听话多了。" 1935年深秋的某个下午,常来串门的教书先生王同志塞给她一本油印小册子。 那是苏联小说《陶罗斯上前线》,讲的是俄罗斯姑娘扛枪打仗的故事。 老王的烟斗在桌上磕了磕:"俄罗斯娘们能上阵,咱东北老娘们差啥?"这话像火星子溅进油锅,把高崇德心里憋了多年的火苗子"轰"地引燃了。 机会说来就来,当时八路军在前线缺枪少炮,国民党军火库里却堆着成箱的武器生锈。 高崇德借着给自家部队搞装备的名义,三天两头往军需处跑。 看守仓库的兵油子见她穿着呢子军装,又是团长夫人,谁也不敢多问。 头几个月她像蚂蚁搬家似的,今天顺两箱手榴弹,明天摸几杆汉阳造,趁着月黑风高往山里送。 这买卖干得风生水起,连朱德都夸她是"及时雨",可时间一长,仓库里成吨的军火不翼而飞,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高崇德眼珠子一转,撺掇丈夫吕正操向上面申请了个"独立游击支队"的新番号。 有了这面旗,她干脆把马车直接赶进军火库大院,张口就要给新兵配发装备。 仓库主任看着盖红章的批条,摸着兜里沉甸甸的大洋,眯着眼放行了二十车军火。 1940年开春,戴笠的密电摆上蒋介石案头时,太行山里的八路军已经用上了德国造迫击炮。 国民党特务顺藤摸瓜查到高崇德头上,派了个整编团围剿她的运输队。 那天夜里枪声跟爆豆似的响,高崇德拎着双枪带人突围,生生从包围圈撕开道口子。 等跑到安全地带,才发现棉袄早被血浸透了——三发子弹穿胸而过,离心脏就差两指宽。 在延安的窑洞里养伤时,朱德亲自送来盒美国盘尼西林。 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东北女人,头回抓着首长的袖子抹眼泪:"俺给队伍添麻烦了。" 伤好后组织上安排她在后勤部工作,直到辽沈战役打响,她又揣着沈阳城防图穿越火线,五十多岁的人跑得比小伙子还快。 1994年冬天,躺在病床上的高崇德望着窗外的飞雪,突然想起林海雪原里运军火的那些夜晚。 马爬犁碾过冰面的咯吱声,子弹在耳边呼啸的尖啸声,还有手榴弹箱子摞起来比人高的场景,走马灯似的在眼前转。 她拉着侄女的手念叨:"记着啊,多送一箱子弹,小鬼子就早滚一天。" 说完这话没两月,这个被称作"军火大盗"的老人永远闭上了眼睛。 信息来源:

0 阅读:103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6

用户10xxx76

1
2025-05-17 00:05

致敬先烈!

历史档案揭秘

历史档案揭秘

揭秘历史档案,还原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