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位开国少将在垂钓时离奇身亡。由于死因扑朔迷离,军区首长立即下令成立专案组彻查。为免打草惊蛇,专案组组长决定孤身前往案发现场勘察。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次日清晨,人们竟发现这位组长也倒毙在同一地点...... 【消息源自:《开国将帅最后岁月》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青岛市档案馆《1957年海况异常记录》;原北海舰队参谋张继业2009年访谈实录】 1957年8月的青岛太平角,海风里还带着朝鲜战场归来的硝烟味。邱蔚少将把军装外套搭在雷达站值班室的椅背上,拎起钓竿对警卫班长王德彪咧嘴一笑:"今天非得钓条大黄鱼给炊事班加菜不可!"这个曾在狼牙山带着五个战士挡住日军联队的硬汉,此刻像个偷溜出门的顽童。 潮水比预报提前了四十七分钟开始上涨。邱蔚踩着湿滑的礁石往"鹰嘴岩"上爬,作战靴底的花纹碾碎了一片片灰绿色的海苔。"首长,这石头太滑!"王德彪急得直搓手,却听见老首长满不在乎的回应:"当年打小鬼子比这陡的崖——"话音突然被海浪拍碎在礁石上。 海军401医院的抢救室里,心电监护仪的直线像把刀插进田池守的胸口。这位经历过白求恩医疗队战地救护的老兵护,此刻死死攥着丈夫军装第二颗纽扣——那里还沾着钓鱼用的沙蚕饵料。"颅骨骨折伤呈现放射状裂纹。"戴着橡胶手套的军医小声嘀咕,这句话让病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专案组长李振国蹲在鹰嘴岩的裂缝前,钢卷尺量出两道新鲜的刮痕。"昨晚退潮后这里肯定有人来过。"他捏起片反光的金属屑装进证物袋,转头对助手说:"去查查最近有没有台湾特务船在胶州湾外徘徊。"浪花突然扑上来打湿了他的裤管,潮位比昨天又高了二十公分。 三天后的黎明,渔民发现李振国面朝下趴在同样的岩缝里。解剖报告显示后脑撞击伤与邱蔚如出一辙,但法医老刘私下嘀咕:"怪了,两人鞋底都检出同种苔藓,可这片海域从没发现过这种品种。"海军水文站的少校拿着潮汐记录本的手在发抖:"19号那天,太平角出现了四十年未遇的离岸流和回头浪叠加。" 葬礼上田池守没掉一滴眼泪,直到看见丈夫的作战地图箱里那本潮汐表——8月19日那页被红铅笔重重圈起,旁边是邱蔚歪歪扭扭的字迹:"天文大潮,慎行。"她突然笑出了声,笑着笑着咳出满手帕血丝。第二年春天,太平角立起块花岗岩警示碑,碑文是田池守亲自拟的:"此处海苔湿滑系数0.83。"没有抒情,就像她丈夫打仗时的作战报告。 中央军委后来给所有将官配发了带防滑钉的作战靴,青岛气象台和驻军司令部之间拉起了直通电话线。王德彪退休前每天都要去鹰嘴岩转悠,他说总觉得能听见老首长在潮声里骂他:"怂包!当年打鬼子时......"话尾总是被海浪吞得干干净净。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老彭,你看这中
【1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