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印度总理莫迪模仿东亚崛起的政策,想走与东方大国相似的道路,但印度不可能实现那样的爆发式增长。 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些片面,莫迪的做法确实有模仿的成分,但印度要想实现经济腾飞,还是需要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一味地抄袭他国的政策。 印度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企业集团,像印度的塔塔、阿达妮等财团企业,与东方大国的巨头企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巨头企业的成长路径基本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以90年代的东方大国为例,当时有近3000万家乡镇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起步较小,但经过市场的洗礼和竞争,成长起来了几千家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而这些成长起来的企业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较而言,印度虽然也有一些财团企业,但这些企业并没有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也就谈不上竞争中成长。所以说,巨头企业的发展史就是竞争的历史。东方大国在竞争中发展出了华为、海尔、长虹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发展又与日本的竞争密不可分。 自从东方大国的企业有了与日本竞争的经历,就没有不行过的。在国际市场上,这些企业也积极参与竞争,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由此可见,东方大国企业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经过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之后发展起来的。
美国教授警告印度:美国憎恨中国,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太成功
【7评论】【15点赞】
仿若清茗
印度最大的短板不是啥“产业集团”,是印度教,是各个邦之间的闭塞,是至今几十种的官方用语,是至今未能普及的基础教育,是地主阶级掌控的大部分土地,是缺失的信用。。。。。还有啥网友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