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

粉樱萌娃 2025-05-15 15:02:31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然大喊一声:“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中国正笼罩在战火阴影下,身兼画家与教育家的徐悲鸿奔波于各地筹办画展。 那年春天,他应香港大学许地山教授之邀赴港办展,没曾想看似平常的艺术活动却意外揭开了一段传奇国宝的百年漂泊史。 在港岛半山某座欧式宅邸里,他见到了四箱尘封多年的中国古画,德裔藏家马丁夫人对这些东方艺术品并不上心,前两箱泛黄的卷轴多是明清仿作。 当第三箱缓缓开启时,七米素绢上流动的墨线让他瞬间屏住呼吸,只见87位仙人衣袂飘举、御风而行,细若游丝的线条勾勒出盛唐气象。 他当即决定以万元现金加七幅亲笔画作换购,要知道这个价格相当于普通教师二十年的收入。 这幅没有题跋印章的白描长卷被定名《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特意镌刻"悲鸿生命"印章钤于卷尾。 同年底他携画卷返回南京,张大千闻讯连夜从北平赶来,当长卷在金陵冬夜徐徐展开时,这位见惯珍品的画坛巨擘竟跪地长叹:"虬须云鬓数尺飞动,非唐人不能为!" 谢稚柳则从矿物颜料氧化程度推断其为晚唐遗珍,印证了他的"吴道子粉本"的猜想。 因为战事不断蔓延,他只能携宝南渡,昆明画展期间,日军轰炸机群的尖啸声中,贴身珍藏的画卷竟在防空洞外不翼而飞。 值得一提的是,窃贼将国宝拆解伪装成药材走私越南,徐悲鸿为此大病月余,病中仍呓语画中仙人。 转机出现在两年后的夏天,学生卢荫寰在成都古董店认出失窃画卷,徐悲鸿耗尽积蓄凑足二十万银元,另搭二十幅精心绘制的骏马图才赎回失宝。 重获的画卷虽被割去题跋,但飘逸灵动的墨线依旧完好如初。 晚年的他始终将这幅唐代长卷视若生命,1953年病逝后,夫人廖静文遵照遗嘱,将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在内的千余件藏品捐赠国家。 如今这件国宝安放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恒温恒湿的展柜中,透过特制玻璃仍能清晰看见每厘米45根的细密线条。 故宫博物院近年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证实其颜料成分与敦煌藏经洞唐代绢画完全吻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其列入亚洲书画艺术重要文献名录。 从香港的惊鸿一瞥到昆明的战火淬炼,从成都的古董黑市到国家级的艺术圣殿,这幅穿越千年的白描长卷见证的不仅是个人护宝传奇。 画卷上流动的墨线早已超越艺术范畴,成为民族文化血脉的鲜活注脚。 每当参观者驻足于292厘米的长卷前,仿佛能听见开元盛世的仙乐御风而来,看见那个为守护文明薪火倾尽所有的身影,正在历史深处挥毫落墨。 信息来源:悲鸿舍身换“群仙” 静文捐宝传佳话.--东方收藏

0 阅读:3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