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年,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曹丕亲自拜访“毒士”贾诩,想让他指一条明路

曦月谈 2025-05-15 15:01:48

215年,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曹丕亲自拜访“毒士”贾诩,想让他指一条明路。可贾诩却让人关上大门,假称生病,愣是不让曹丕进来。曹丕在门口徘徊了两个时辰,最终带着无奈与恨意离去。

曹丕走后,贾诩的儿子贾穆急坏了:“曹丕是曹操长子,身份尊贵,父亲连门都不给他开,岂不是得罪人?”贾诩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叹气道:“假使你有我一半的智慧,又岂能看不清其中的道理……”

贾诩在三国谋士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仅靠他的只言片语,往往就能引起蝴蝶效应,引发一次影响历史进程的动乱,比如李郭之乱宛城之变等,所以世人称之为“毒士”。

一般来说这种人往往都容易走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惨结局,但很多人想不到,贾诩最厉害的并不是耍聪明,而是明哲保身。

贾诩投降曹操后,“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

知道前半生罪孽深重的贾诩,在曹操麾下干脆做起了缩头乌龟,不交朋友不结亲,做事低调,就是想平安度过晚年。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越想避祸,往往祸就会找上门。就比如夺嫡之争,贾诩又岂能置身事外?

有一次,曹操把贾诩叫来,直接开口询问: “你看我曹丕曹植这两个儿子,谁适合成为世子?”曹操语气强硬,就想让贾诩表态,看他支持谁。毕竟,有毒士支持,将来坐天下就稳多了。

结果,贾诩听了,耳观鼻鼻观心,半天愣是一句话不说。曹操一看气坏了,心说这贾诩难道还有异心?便大声道: “我问你话,你不开口,什么意思?”贾诩这才假装惊醒道:“我只是突然想起一件事。”

曹操问:“什么事?”贾诩道:“袁绍和刘表的事”。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可真是个老狐狸啊!”

袁绍和刘表都是曹操的手下败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立嫡方面选择了小儿子,最终导致内斗而败亡。谨慎的贾诩想表达支持曹丕的立场,但又不想站队,因为最后谁成为世子尚未可知。

所以贾诩很聪明,故意提起袁绍刘表,一个字没多说,让曹操自己去联想,就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像什么都没说。曹操是聪明人,立马就知道了贾诩的意思,所以大笑以表示对贾诩老奸巨猾的钦佩。

那么贾诩既然支持曹丕,又为何将他拒之门外?其实,还是谨慎的智慧。

不给曹丕开门,就意味着更偏向曹植,那最高兴的人就是曹植。将来若曹植成为世子,自然也不会为难贾诩,这是一个好处。而贾诩也不可能真的得罪曹丕,背地里还是给曹丕出了主意。

贾诩派人偷偷告诉曹丕“愿将军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这一句话暗示了曹丕的世子之位已经稳如泰山,只要做个好儿子,就不会丢。心慌的曹丕得到这句话,犹如吃了定心丸。从此曹丕不再从虚无的才华方面与曹植争高下,而是注重表现出孝顺重情等子女品德,最终得到曹操青睐,当上了世子。

就这样,夺嫡之争落幕,贾诩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看似随波逐流,实则运筹帷幄。这份谨慎的智慧,最终帮助曹丕成为世子,自己也能高官厚禄安度晚年,还使子孙后代富贵享之不尽,最终兴盛三百年之久……

“分争者不胜其祸,谨让者不失其福”,凡事都要争的人,不能承受得到灾祸,懂得谨慎、退让的人,不会失去应有的福分。历史上聪明人数不胜数,李斯商鞅周亚夫哪个不是天纵奇才,可是不懂得退让之道,最终遭到猜忌而死。

由此可见,贾诩的智慧!人生在世,总有缺憾,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又无限的深度,那么智慧必不可少。

0 阅读:120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