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肩痛一周后猝死?医生提醒:这4个部位疼痛可致命,不要忽视 刘先生年仅42岁,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出事前一周,他感到左肩剧烈疼痛,以为只是肩颈疲劳,抽空做了理疗按摩,却并未缓解。他想着等回程后再去医院,没想到悲剧发生在途中。某天,他在工作中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同事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但送医时他已经瞳孔散大、心跳停止,最终抢救无效,猝然离世。 许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猝死事件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很多危险并非毫无预兆。比如,左肩疼痛并不总是肌肉劳损或肩周炎,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心脏与左肩之间存在神经路径的重叠,当心肌出现缺血、坏死时,大脑可能“误判”疼痛来源,反映为肩膀痛,而非典型的胸口剧痛。这种误导性极强的表现,常常令人掉以轻心。 心梗的早期症状并不总是明显的胸痛,许多患者表现出非典型症状,如突发的牙痛、颈背酸痛、腹部不适、嗓子堵塞感等。这些症状往往与心脏毫无关联,看似普通却暗藏危险。尤其是无痛性心梗,更加隐匿,表现为轻微的胸闷、呼吸不畅,常被忽略,错失救治时机。 猝死并不是遥远的词汇,它可能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些看似普通的习惯,正悄无声息地将风险推向极致。比如在厕所里屏气用力排便,会加剧胸腹压力,导致心脏供血骤降;长时间久坐不动容易导致下肢血栓形成,一旦脱落引发肺栓塞;吸烟本身就是心血管的隐形杀手,加速血管硬化、闭塞。 即使是日常的洗澡,也可能潜藏危险。热水让血管扩张,若洗得过久,心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人可能瞬间陷入昏迷。而暴饮暴食、高脂饮食不仅对肠胃有害,也可能诱发致命的急性胰腺炎。此外,睡眠中的猝死更是不容小觑,尤其是那些患有严重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在夜间更容易心跳骤停而不自知。 令人震惊的是,大约八成的猝死者,在发病前一周身体都会发出警告,如胸口压迫感、头晕、呕吐、乏力等异常表现。问题在于,这些信号常被忽视,误以为是压力大或太累导致。 想要远离猝死,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对自身健康保持足够敏感,重视每一次身体发出的异样声音。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基本的防线。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晚保证7至8小时睡眠,尽量在夜间11点前入睡;坚持适度运动,每周累计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心肺功能;在饮食上控制高热量、高脂肪的摄入,多摄取蔬果、粗粮。 同时,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规律随访、按时服药更是预防意外的核心环节。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呼吸不畅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盲目自诊或等待“挺一挺”。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步入高危人群。无论年纪多大,都不应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健康不是理所当然,它需要日积月累的警觉与维护。毕竟,再重要的工作,也比不上一颗跳动的心。
老人肩痛一周后猝死?医生提醒:这4个部位疼痛可致命,不要忽视 刘先生年仅42岁
普外春礼
2025-05-15 10:38: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