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欧线 美线爆仓
事件:中美日内瓦贸易谈判后发布联合声明,公布谈判取得巨大进展,两国关税税率显著降低,全球航运物流市场迅速做出反应。
美线运价大幅上调:
- 美森:5.22起,去往美国大柜+$1500/40GP
- ONE:5.13大柜+S1000,并计划5.21上调PSS,大柜+$2000
- 长荣:5.15推涨GRI,大柜+$700 MSC:6.1上调PSS,大柜+$2000
- HMM、COSCO:5.15起,大柜+$800~1000
4月美国对华宣布加征145%关税后,美线运力大幅撤出,截止上周撤出幅度高达40%,撤出后停航或者重新布局其他航线(如欧线、中东等),由于重新调整航线需要时间,且重返美线需要等船到位,因此4月撤出美线运力很难立即回到美线。需求端,美国补库需求强劲,且中美关税目前是90天豁免期,豁免期后零售商面临不确定性,因此零售商不仅需要常规补库且需要额外增加安全库存。目前看极羽报价,美东运价在6月初报价就接近$7000,而5月初仅为$3000左右,我们认为,集运运价或将迎来24年4月的“红海时刻”,超级旺季可期。
关税政策中期影响:美国库存去化+贸易相对稳态后或迎补库需求,需关注集中补货可能带来美国港口/内陆集疏运系统的潜在拥堵。
1、需求端:考虑美国当前库销比中性相对偏低、未来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前期高关税下发货受抑制等因素,预计短期美线阶段性集中补库的概率较大,美线集运需求将迎来逆转。
2、供给端:
1)美线外调运力的回归需要时间,短期局部运力不足、供需错配利好美线运价,间接影响其余航线运价中枢。
2)船期紊乱与堵港,贸易流的不规则波动可能带来潜在的船期紊乱,集中靠港、集中离港的船舶运力“潮汐”或增加美线码头与集疏运环节的拥堵风险(欧洲由于集运联盟重组、罢工、内河枯水等已持续拥堵,Clarksons欧线堵港指数已近疫情高点)。
3)缺箱问题,贸易不平衡、停航导致集装箱设备短缺/空箱调配问题,Sea Intelligence统计欧美干线往返程不平衡指数抬升。
3、关注潜在的美线需求逆转/阶段性出货,以及船期紊乱/堵港/缺箱等供应链秩序失衡、有效运力周转折损带来的运价上行。
集运:停航滞后恢复,美线运价有望大涨
1、运价:补出口+抢出口+旺季带动货量环比回升、同比下降,参考2020H1停航滞后于货量恢复,5-8月运价有望大幅上涨。
2、货量:环比回升,同比下降。
①补出口有限:2024年12月-2025年4月美国进口高增长,多进口2000亿美元,即使5月少进口1000亿美元,整体仍是多进口状态。4月-5月前半月,中国对美国少出口250亿美元,但对东盟多出口100亿美元,补出口或相当于东亚到美国的月出口额的10%左右。
②抢出口未知:降关税后,今年税率仍增加30%,抑制出口。部分商品或在90天暂缓期内加快出口。
③旺季货量增加10%:往年5-8月进入旺季,亚洲-北美航线集装箱货运量环比增加10%左右。
3、停航滞后恢复:5月亚洲-北美航线停航20%左右运力,有效支撑运价。运力恢复往往滞后于货量,导致运价大涨,类似2020H1。船公司往往趁势提价,涨价或从美线蔓延到其他航线,并持续到8月旺季。
4、参考上一轮贸易摩擦从2018年3月开始,历时22个月方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本轮谈判过程或仍有复杂性,叠加美对华关税44%仍高于大部分其余国家,我们预计转运潜在需求仍存在。此外长期关税博弈谈判或将加速中国制造产能出海,全球集运货物流向或再迎重构,亦有望推升东南亚转口贸易需求。
5、复盘上一轮贸易摩擦:2024vs18年,亚洲其他国家出口美线需求自580万TEU增长59%至920万TEU。复盘历史,我们测算转口贸易带来需求额外增长330万/TEU/年。假设年化2%复合增长,则转口贸易首年带来增量约300万TEU,对应2024年亚洲区集运量5%。同时从4Q24看,东南亚经济基本面具备较好韧性,潜在转运需求有望传导至运价端。
6、供给端看,亚洲区域市场船型供给以3kTEU及以下船型为主,对比远洋大型集运船,小船型交付运力增量可控,同时新船造价提升、新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限制船东运力扩张冲动;叠加船龄老化带来效率损失&USTR法案推动船舶外调,我们测算2025/26年亚洲区供给端增速1.4%/-0.8%,料未来2年亚洲区域集运供给端受限持续体现。
重温关税冲击三阶段理论
美国对等关税对航运的三阶段:先反应悲观预期,当前关税上限悲观预期计价,随着后续贸易谈判及转运情况,估值和情绪逐步修复美国对等关税对航运的三阶段:先反应估值,后根据贸易谈判和运距变化修复
影响航运资产定价遵循公式:航运资产定价 = 产能利用率(供需)× 上下游贸易价差(通胀预期)。
- 航运本质:航运通过对商品进行时间错配,从而获取价差。当运力紧张时,贸易价差的一部分会转化为运费。而供应链混乱时,刚需商品会催生价差,推动航运利润上升。需注意,衰退预期对需求和贸易价差的影响,要远超关税对贸易量的影响。.
- 关税会对经济、需求预期产生影响,进而打压周期品,包括航运的估值,这一过程按当前关税上限计价。随着后续贸易谈判及转运,估值和情绪逐步修复
第一阶段:按关税上限计价衰退交易带来的利空 (影响股票估值,实际运价影响复杂)
1. 对等关税影响:对等关税会影响上下游利润,进一步压缩价差,对航运估值造成压力。
2. 4月9日重点逆差国关税生效前会有部分空运抢运(短期空运涨价)
第二阶段:关税谈判推进,预期修复(估值修复)随着关税谈判推进,供应链重构导致的运距效率损失,会因部分国家关税下降得到弥补。
1. 越南、印度等远东国家增加对美国粮食、石油的进口,可能会拉长运距。(油轮,散货运距)
2. 部分关税减少,会推动航运估值修复。(估值层面大于供需)
第三阶段:供应链潜在混乱推动运价上涨(油轮、散货、集运)
1. 由自由贸易催生的港口自动化、船舶大型化基础设施,与新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供应链不匹配,导致海运效率降低。(集运效率下降)
2. 新工业国推进工业化带来的基建需求,会进一步刺激总体需求 。(散货需求)
3. 不同国家关税差额不一会导致转运需求增加(集运运距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