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
春日荐片季电影日暮归乡日暮苍山远,乡关在何方?纪录片《日暮·归乡》,揭开的是一道民族的伤疤,但更多的是海峡两岸遥遥相望间,任几十年的时间也割不断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海报上血红的几个大字“我要回大陆”,正是一声声泣血的呐喊。
六十万老兵,七十载乡愁,与亲人生离死别的半个世纪,有太多的故事让人唏嘘和飙泪。影片《日暮·归乡》选取了几位台湾老兵离乡思乡归乡的故事,有些被纪录的老兵,如今已经离开的人世,更添几分悲凉与伤感。
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出生于家乡菏泽的高秉涵先生,他不仅仅曾是一位十三岁就被迫离乡的少年,而且在两岸通航后,又凭借一己之力,先后护送一百五十多位老兵的骨灰回乡安葬。其实在台湾,护送老兵骨灰回家的,还有一位被称为“灵魂摆渡人”的里长刘德文,同样令人敬佩。他们都在以另一种方式,达成了老兵们落叶归根的遗愿。
高秉涵先生是幸运的,这些年,已经无数次回到家乡,记得他最近一次回去,还特别激动的说,菏泽竟然也有了自己的机场,他是完全想象不到家乡的发展是这样迅速的。确实,有些老兵,可能穷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回一次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流落台湾的老兵,都有不错的收入,可以付得起往返路费和花销,很多老兵也是孤寡一生。
记得当年去台湾旅游的时候,朋友就曾经说,在眷村就有很多的老兵,一看到有旅游的大巴车过来,就会围上去问大家从哪里来,家乡现在是怎样,这个场景,让人垂泪。而据说,当年很多老兵,都是借了钱买上内地稀缺的家用电器扛回去,其实几十年过去,很多人的至亲都已经不在人世,亲情也变得寡淡,被惦记的,往往是带回来的东西和金钱,无形中让探亲变得更加伤感。
我小学同学的老爷爷,就是爷爷的父亲,也是一名漂泊到台湾的老兵,探亲时回家后,同学的奶奶,就是老兵的儿媳妇百般照顾,直到拿走了他带来的所有的钱,就再也不管不问。我上学放学,也经常见他坐在路口和大家聊天,戴着礼帽,拄着拐杖,特别文质彬彬的感觉。后来,老兵就故在了这里,再也没有回台湾。
再说回《日暮·归乡》这部影片,在其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比如金士杰、李建复和欧阳娜娜,他们也都是老兵的后代。特别是金士杰,详细的讲述了陪父亲一起回家的场景,生动鲜活又催泪,也有父亲刚下火车还抱错了人的小插曲。
观影再回望,两岸关系竟然还不如几十年前,如今连自由行都没有了,更加让人唏嘘。想起听播客“正在发声”中两位主播麒羽也叶风,为了到台湾去看民歌五十年演唱会,使尽浑身解数,最后竟然没有成行,无疑让人遗憾又悲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岸的关系却开起了倒车,加诸在每一位中国人身上,都是一种悲哀。
最后,希望影片能被更多人看到,并诚意致谢所有为老兵们归家做出贡献的有志之士。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未来,更应该亲如一家,而不是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