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名解放军师长,大腿根部受伤住院,这时,一19岁女护士来到他的病房,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14 14:23:59

1947年,一名解放军师长,大腿根部受伤住院,这时,一19岁女护士来到他的病房,给他换药,谁知,师长竟连连摇头说:“换男护士来!”

齐家埠战役打得正狠,枪炮声震得地皮都抖,前线混乱,伤员源源不断往后方抬。

胶东军区副司令周志坚在前沿阵地亲自指挥,正领着第五师强攻敌阵。

炮火里,一颗流弹拐着弯钻进大腿根部,血涌出来,人却没倒,一瘸一拐死撑着把阵地稳住才往后撤。

部队看见他满裤裆血都吓傻了,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人抬到栖霞县前,垂柳村的野战医院。

那会儿医院条件差,帆布帐篷一围,几张门板一搭就是手术床。

大夫麻利地把子弹取出来,包扎完说:“得换药,天天换,位置特殊,容易感染。”话说完走人,留下护士盯着安排。

问题就出在这儿。

野战医院哪来几个男护士?满打满算两三个,还都在重症区忙得脚打后脑勺。

换药这活儿就落在19岁的矫明头上,姑娘老家山东安丘,刚进部队没多久,但干活利落,胆子不小。

周志坚一听是女护士换药,眼睛瞪得能喷火,拽着被子就不让动。

“你走,我等男的来。”矫明脸也没红,翻出棉签酒精,说:“换药救命,男女没区别。”

话一落,直接掀被角,抬手就处理,周志坚脸黑成锅底,嘴上骂着,身子一动不敢动。

头几次换药,他不说话,脸别一边,眼睛盯着帐篷顶发呆。

矫明倒不尴尬,边干活边讲战场上的事,说哪个连炸了敌人火药库,哪个班抬回伤员断了胳膊还喊着要回前线。

周志坚一开始听着听着,后来也搭腔,说起胶东打鬼子的老底,说起小时候打铁练出来的胳膊力。

俩人换药时间越来越长,话也多起来,一个说战,一个问家。

周志坚说自己十几岁给地主家打短工,后来靠着胳膊上的劲混进部队,一路干到师长。

矫明说家里原想给她包娃娃亲,结果她一拍桌子跑去参军,硬是把媒人气哭了。

医院院长姓姚,是老红军,看眼色不对,背地里找周志坚谈话:“老周,这年头子弹不长眼,别等死了才想明白。

”周志坚一句话堵回去:“我比她大十来岁,像话吗?”姚院长不吭声,转头给纵队司令许世友打了电话。

许世友听完乐得直拍桌子:“老周打仗是把好手,讨老婆还要组织包办?告诉他,十天内完婚,不结我就调人!”

电话一挂,命令下到医院,全院起哄。

婚礼那晚没请客,没请假,帐篷里一挂白炽灯泡,两口子并排坐着,四周全是伤员在笑。

天快亮时,帐篷空了,床也空了,矫明一觉醒来,新婚丈夫不见了。

吓得跑出去找人,警卫员也不见踪影,正着急时,一名传令兵冲进院:“快,前线报功,周副司令带人突袭敌营,捣了个窝!”

原来夜里他看情报,说敌人据点有武器堆积,扔下新娘直接带警卫员摸黑出发,硬是抄小道突袭。

缴回十几箱弹药和两挺机枪,还抬了几袋粮食回来,说:“彩礼得拿像样的。”

矫明听完,嘴一撅,转头回帐篷一声不吭,

晚上却悄悄给丈夫缝了件棉衣,两人就这么吵着闹着,日子磨合下来。

战后伤养好不久,周志坚又上前线,

济南战役时亲自带突击队,攀攻十几米高的城墙,爬到一半手滑掉下来,摔断两根肋骨,咬牙不吭声照样打完仗。

部队给他那支突击队,定名“济南第二团”,成了全军榜样。

矫明转业后去了,地方医院当副院长,白天查房,晚上在家管孩子。

两人一共养了四个,家教严,饭桌上谁也不准先动筷,逢年过节,周志坚穿旧军装坐沙发,旁边一张大桌子摆满战功章。

晚年腿脚不好,每天坐门口晒太阳,眼睛一闭,嘴里就念叨一句:“当兵就得打胜仗。”矫明在旁边给他掖被角,偶尔翻出老照片,边看边摇头,说:“老周年轻时真横。”

周志坚去世前,枕边还放着一张戎装照,背面是矫明写的一句话:“换药那天,我就认准你了。”

两人的事后来写进《济南战役纪实》里,也挂在济南战役纪念馆,有人看了故事说:这不是爱情小说,是战火里烧出来的钢铁婚姻。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