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忧心忡忡的说“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这是一个大问题。”全聚德的烤鸭店也变得烤不脆,咬不动了。一种简简单单的美食味道变化的背后,牵扯的却是国家建设的大学问。 毛主席喜吃辣,喜吃苦,吃咸,每餐都会四菜一汤,但装小菜的碟子只有一点点大,菜也极为普通。毛主席从不吃珍稀动物,不吃海味,不吃海鲜,总是爱吃一些粗粮,糙米,就连平常吃的米饭里也都要放一些黄豆等杂粮。 毛主席最爱吃的还是家乡菜,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回湖南时最爱吃的一道便是酸大白菜炒肉,鲜嫩的大白菜,用水烫一下,切成丝之后再炒肉,味道极为鲜美,毛主席吃后也不禁感叹道“这只有在家乡才能吃到。” 毛主席最爱吃红烧肉,爱吃大头鱼,因为可以补脑,除此之外毛主席也爱吃猪耳朵,狗肉和羊肉。但在1956年左右,却出现了一种因美食而引起的风波。 在1956年1月第6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主席表示“公私合营走的快,这是没有遇到的,现在没有孔明,谁也没料到会那么快。” 在近乎最开始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城市都已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已逐步建立,资本主义似乎已退出了。 大型资本主义企业已逐步通过赎买等方式转变为国营企业,随之却也引发了其他问题,民间兴起了一道传言,“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 东来顺也算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饭馆儿了,最出名的便是涮羊肉,涮的羊肉,薄如纸,齐如线,美如花,薄羊肉放在汤中一涮就熟,吃起来又香又嫩,丝毫不膻。 但是东来顺搞了公私合营后,羊肉似乎再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因此便有人提出质疑“资本主义的羊肉经过社会主义的改造后味道就不一样了,不如以前好吃了,全聚德的烤鸭也变得烤不脆,咬不动,味道不复当初了。”毛主席听后极为重视。 专门找来了陈云商谈,让其分析原因,陈云也对此做了调研,他表示羊肉不好吃,鸭肉变得不复当初的背后原因是多重性的。 自社会主义改造以来,原本一天切30斤羊肉变成了切50斤,目的是为提高劳动效率,但是也因此导致切出来的羊肉片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涮的羊肉自然不如之前好吃的。 全聚德的烤鸭也是类似的原因,原本烤鸭用的是专门喂养100多天左右的鸭子,而且这些鸭子养的极为精细,吃的饲料还都是绿豆和小米的。改造后,这些鸭子的饲料自然并非当初可比,鸭子的食物下降了,肉质自然也变差了。 烤鸭的味道自然有了变化。背后所反应的实质是,经济发展状况并非进入那段特殊时期后才有翻天覆地的转变,其实在此之前已早有征兆。 因为调整公私关系,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私营工商业开始逐步退出。1949年时全国私营工商业上有1312.3万户,占全国职工总数的54%左右。其生产总值68亿元,也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改造后则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虽然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过度。但在此期间也出现了贪多求快的倾向,比如基本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基建的投资额大大的超过原定计划,增长速度过快,也比如在农业方面几次调高两年产量指标脱离了现实可能。 在商业方面,商品总额销售总额相比于之前有着极大的增加,市场的物价也趋于稳定。甚至进口贸易总额也比之前有大幅跃升。 一五计划期间经济成就的显著,在此期间忧患问题也在逐步显现。故而私营商业资本公私合营等多种经济成分是应当继续维持的,生产关系应当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不是片面的追求追求速度,应同时注重效率,注重劳动者的积极性。
1956年,毛主席忧心忡忡的说“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这是一个大问题。”全聚
底层史观吖
2025-05-14 11:00:13
0
阅读: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