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一场会议上,毛主席问邓小平、王洪文:“如果我不在了,中国将会怎样?

史说畅谈呀 2025-05-26 16:39:45

1973年,在一场会议上,毛主席问邓小平、王洪文:“如果我不在了,中国将会怎样?”这时,王洪文率先回答:“主席的革命路线将会继续,国家会越来越好!”

1973年的时候,毛主席已经暮年,精力和身体逐渐的下滑,必须要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当然,这不是一件随便就能决定的事情,毛主席在这个阶段对很多岗位的人都进行认真的了解和观察。

其中,邓小平和王洪文成为毛主席接班候选人。然而,到底选谁,还是需要经过各方面的考察来定。

毛主席为了能更明确的考察两人的能力和政治态度,将邓小平和王洪文调入中央工作,便于进一步考察。

经过一段了解,在一场会议之后,毛主席便将邓小平和王洪文叫到身边,对两人说道:“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中国将会怎样?”

这样的提问显然就是一个考试,答对的人,或者说被毛主席认可和了解的人,大概率就能成为最终的接班人。王洪文和邓小平都明白,他们给出的答案很重要,必须要深思熟虑后才能回答。

对于于洪文来说,他尊重毛主席,支持所有国家的主张,为了得到认可,他的回答不能出错。那就要回答的措辞用好,官方似的语言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王洪文想到这,便回答道:“主席的革命路线将会继续下去,国家必然会越来越好。”这个回答不能说是错,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冠冕堂皇了一点。

毛主席对于于洪文的话没有表示,毕竟,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表示出王文洪对将来国家走向的考量。

于是,毛主席看向一直没有回答的邓小平,等待他给一个什么样的答案。邓小平的回答和王洪文不一样,他显然考虑的是国家的事情,所以他对主席说道:“天下大乱,军阀混战。”

这个回答,看上去没有于洪文更乐观,反而有一种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点除了说明邓小平忧国忧民和有较好的政治敏感度以外,也说明他自身的能力和敢于改革的勇气。

更何况,八大军区的问题正是毛主席心中所想,在此事上,两人是不谋而合。由此就能明确地看出来,邓小平更具备领导人的能力,毛主席通过此次问答,也从中得到了答案。

当然,毛主席并没有明确的表态,而是在不久之后就对国家的八大军区负责人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将邓小平提出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了萌芽之中。

这样的做法等同于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认可,侧面说明此时的毛主席已经下定决心要邓小平成为接班人。

要知道,当时的邓小平也被扣了“帽子”被流放到了江西。也就是此时,在上海的王洪文得到举荐,才来到中央得到毛主席的重视。

但是,由于王洪文本身文化不够,加上他没有政治资本,得不到党内人士的支持,所以毛主席便劝告他要多读书,并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由王洪文陪伴在身边,用来表示对他的支持和重视。

可是,王洪文并没有将毛主席的话听进去,他代理中央工作几个月后,毛主席对其工作能力并不认可,加上他个人的后期行为不当,毛主席逐渐对王洪文失望。这才决定将邓小平重新调了回来,并在会议后,将其定为中央第一副总理。

这件事,刺激到了江青和王洪文,作为“四人帮”的团体成员,王洪文不愿意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别人。

更无法忍受毛主席想要将邓小平作为接班人的做法,也是他伙同江青不断的给老一辈革命家扣“帽子”,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来阻止邓小平在中央的工作。

当时,王洪文等人的做法很极端,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都无法接受的。于是,1976年,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四人帮”被彻底清除,王洪文也被判刑。

众所周知,邓小平后来成为我国的领导人,在中央的时候曾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但是他并没有在周总理去世后接任总理,反而是华国锋被毛主席提拔起来。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都没想到,只能说毛主席一定有着他的考量,他做的决定一定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

另外,从毛主席接触华国锋后对其多次的称赞可以确定,华国锋是一位忠于祖国和人民、做事认真、敢于承担重担、为人谦逊的领导人,他的种种优点非常适合作为中国阶段过度时期作为领导,这符合当时国家的国情。

0 阅读:7557

评论列表

用户48xxx85

用户48xxx85

66
2025-05-26 22:22

小便的历史文化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用户10xxx86 回复 05-27 15:18
小心体育老师告你诽谤

战术大爹

战术大爹

3
2025-05-27 14:08

举报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