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大屠杀,几个日本兵扒掉少女的衣服,正要施暴。突然一美国女人冲过来,指着他们一顿臭骂。日本兵举起军刀就要砍,然而,看到美国女人手臂上的标徽时,他们立马红着脸离开。 魏特琳,1886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是个铁匠,母亲在她六岁时就去世了。小小年纪,她就得自己扛起生活的担子,边干家务边读书,硬是凭着聪明和韧劲考上了大学。1903年,她进了伊利诺伊州立师范大学,190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来又在伊利诺伊大学拿了个科学学士学位,脑子好使得很。1912年,她被教会派到中国,开始了她的传教之路。 来到中国后,她先在安徽合肥干了几年女子中学校长,1919年调到南京金陵女子学院,当上了教育系主任。在南京的近20年,她不光教书,还到处帮人,资助穷人看病、上学,被当地人亲切地叫作“华小姐”。她管得严,但心肠热,学生和同事都服她。到1937年,她早把南京当成了第二个家,谁也没想到,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很快会变成人间地狱。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日本军队像野兽一样冲进来,烧杀抢掠,六周时间里,血染了整座城。金陵女子学院成了妇女儿童的避难所,魏特琳和她的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忙活,保护了上万条命。12月17日那天,几个日本兵闯进学院侧院,抓住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撕了她的衣服,眼看着就要下手。魏特琳听到动静,立刻冲过去,站在少女和士兵中间。她亮出红十字袖章和美国国旗标志,用中英文混杂着大声斥责,硬生生把那几个士兵震住了。他们最后灰溜溜地走了,没敢动手。 这件事不是她头一回这么干。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魏特琳一次次站出来,用她的身份和胆量挡住暴行。难民们感激涕零,管她叫“慈悲女神”。她不是什么大英雄,就是个普通的美国女人,可她的选择,让人看到了希望,也让人觉得人性还没彻底完蛋。 南京大屠杀过去后,魏特琳没走,她留下来帮难民收拾残局。她搞起了职业培训,教那些没了丈夫的女人缝纫、编织,让她们能养活自己。她还忙着找失散的亲人,记下信息,联系救援组织,想尽办法给人一点活下去的盼头。可那些日子见过的惨事,像石头一样压在她心上,压得她喘不过气。1940年5月,她终于撑不住了,精神崩溃,回到了美国。 回去后,她的日子并不好过。1941年5月14日,她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有55岁。她留下的日记,后来成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字里行间全是她对那段历史的见证。1938年,中国政府给了她一枚采玉勋章,表彰她的人道贡献。她走了,但她的故事没断,至今还在提醒我们,勇气和善良有多珍贵。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4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