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退休金再多,也不要给子女3种钱,这不是抠门,而是清醒

麦麦笔记 2025-05-13 11:56:04

人一上了年纪,最容易心软的地方,就是对子女的钱。 尤其是手里有点退休金的老人,总觉得自己不缺,就应该多帮孩子一把。 可真帮了,才知道,有些“钱”一旦给出去,不仅打了水漂,还容易被人嫌弃。 人老了,不管有多少钱,最清醒的选择,是守住这三种钱。 不是抠门,是懂得为自己留后路。

01 不给他们“日常混日子”的钱。 很多老人把自己的退休金,当成孩子生活的“补贴金”。 什么房贷、车贷、日常生活,全都伸手找父母。 甚至有的子女三十多岁了,自己挣得不多,却还养成了消费主义习惯,一边刷信用卡,一边回家找爸妈拿生活费。 我认识一个邻居,两个儿子,一个儿媳,每个月都要来他家蹭饭,有时候还理直气壮地说:“爸妈,反正你们闲着也是闲着,烧顿饭也不费事。” 最后,老人退休金一万出头,一家人要他掏7000做补贴,自己却只能去医院挂普通号看病。 有些时候,你越贴补,他们越不上进。 因为你一直在给他们兜底,他们就从不学会自己站起来。 更要命的是,他们习惯之后,你哪天不贴了,反倒成了“无情”。 所以,人老了,哪怕有钱,也得守住这个底线。 你要吃饭、买药、养老,靠的可是这点本钱。

02 不能替他们“填坑”式掏钱。 如今社会,诱惑太多,很多年轻人要么做生意赔了, 要么投资失败,要么是消费超前刷爆了信用卡。 然后,就会想着“回家找爸妈救急”。 老人心软,一次两次给钱补窟窿,可你给得再多,他们的窟窿永远也补不完。 我一个远房亲戚,儿子做生意赔了几十万,扛不住债务压力,哭着求他爸妈。 两位老人咬咬牙,把唯一的老宅子卖了,一家人搬进出租屋。 儿子,过了两年,又开始折腾新项目,又赔了。这时候,老人想帮也没力气了。 你得明白一件事:有些坑,是他们自己的贪心和鲁莽造成的。 你越替他们兜底,他们越不会长记性。有些路,他们不摔一跤,是不会清醒的。 你自己的钱,是你吃药看病的命根子。别为了“爱”毁了自己的“根”。

03 不能用钱去“讨好亲情”。 人老了最怕孤独,所以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拿钱换亲情”。 你以为那是亲情,其实别人只是记得你那点钱。 我楼上的老太太,月月给儿子打生活费,孙子好几年没打过一个电话,只会收到钱就回个“收到”。 老太太还一个劲地说“孩子忙”,直到有一天住院,没人来陪,才突然清醒。 亲情如果要靠钱来维持,那也太廉价了。 你给得起一时,给不起一世。一旦你没钱了,他们还愿不愿意理你,就不好说了。 真正的亲情,是彼此牵挂、彼此关心,而不是你一味出钱,他们一味索取。 老人到了一定年纪,更要学会区分“感情”和“利用”。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