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年,34岁的蔡文姬嫁给了22岁的董祀,新婚之夜,董祀看着半老徐娘的蔡文姬没有一点兴趣,谁料,就在他转身离去之际,蔡文姬却突然吹灭蜡烛:“你若敢踏出房门一步,必将大祸临头!”
207年的春天,一场盛大的婚礼在洛阳城中拉开了序幕。这是曹操亲自操办的一桩婚事,新郎是他心腹大将董祀,新娘则是才女蔡文姬。 当时的蔡文姬已经有三十有四岁,曾两度被掳至北方,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董祀则是俊朗不过二十二岁的少年郎。这对天作之合的新人,一个是阅历丰富饱经沧桑,一个是朝气蓬勃桀骜不驯。
婚礼之夜,董祀望着身旁这个比自己大上一轮的妻子,心中充满了厌恶和不甘。
古代士人对这样的婚姻大都会有所不满,在他们的价值观念里,三十四岁的女子本应在家相夫教子、纺纱织布,而不是重新嫁人。
更何况,蔡文姬还曾被敌人掳去,生有两个私生子,这更是让斯文的董祀无法接受。
正当董祀陷入满腔愤懑之际,蔡文姬突然吹灭了洞房的蜡烛。黑暗中,她用低沉而坚定的语气说道:“你若是敢逃出这间房,定会丧命于曹操之手!”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将董祀从迷惘中惊醒。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操控着整场婚事的主谋者曹操,想起了他那如影随形般的怀疑和猜忌。这正是曹操布下的一张天罗地网,若是他胆敢违抗,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新婚之夜,夫妻俩相敬如宾、同处一室而却如陌路人。蔡文姬倚着床铺,望着窗外的明月,回想起前尘往事...
此前几年,董祀因为一次失察大意的过失,曾一度陷入了生命危机。曹操在怒火中痛骂要砍他项上人头。闻讯的朋友们都惶惶不可终日,纷纷逃之夭夭。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素衣蔡文姬独自一人,冒着大雪来到曹操的营帐前,哀求曹操宽恕丈夫的疏忽。
当日,曹操正在营帐中设宴,见蔡文姬满面泪痕跪伏在雪地,他不由得心生怜悯。毕竟,蔡文姬的父亲曾是自己最亲密的老友,两人关系无比亲密。
蔡文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被掳至北方、流离失所的艰辛经历。她的遭遇触动了曹操的心扉,最终他宽宥了董祀的罪过,给予了后者一条生路。
这一番曲折,让骄纵的董祀意识到了妻子蔡文姬的不凡,她不仅才识出众,更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从此,董祀对蔡文姬肃然生敬,并渐渐产生了爱慕之心。
而蔡文姬亦发现,丈夫董祀虽然年纪轻轻,但极有大志向和骐骥一般的雄心壮志。他们互生好感,并开始共同追求田园生活、隐逸自乐的理想。
然而,蔡文姬终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抱负,她深知,自己之所以能被曹操从北方迎娶回洛阳,除了能满足曹操征战时对才女的渴望外,最重要的是继承她父亲4000多卷的古籍传家宝。
只可惜,数年动乱,那些古籍早已散佚无闻。因此,蔡文姬发挥自己超强的记忆力,竟然默记重现了400多部失佚已久的珍贵典籍,最终全数呈献给了曹操。
曹操对蔡文姬由衷折服,大加赞赏,而董祀亦被妻子的智慧与气度所打动,彻底抛开了对她的偏见。最终,这对有情人决定隐居乡野,远离纷扰,享受宁静而充实的生活。
蔡文姬虽身世坎坷,却以出众才华、宽广胸襟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幸福。
这样一位饱经风霜的女性,虽已不复当年光彩,却更显英气勃发、气质非凡,自有令人心驰神往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