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屎憋死的。”1940年,美国人约翰由于便秘,三年没排泄,不幸去世,医生检

文史充点站 2025-05-13 10:23:54

“他是被屎憋死的。”1940年,美国人约翰由于便秘,三年没排泄,不幸去世,医生检查发现:他体内竟堆积了36斤大便。  在美国费城穆特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一段长达1.8米的结肠标本正无声诉说着医学发展史中最震撼的案例,1940年8月,当医生从约翰·艾伯特体内取出重达18公斤的粪便时,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医学纪录,更让世人意识到看似普通的便秘可能致命。 1892年出生的约翰自幼被巨型结肠症困扰,这种先天性肠道畸形使他的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失,丧失了自主蠕动功能。 在20世纪初期,医生对这种疾病认知有限,只能建议患者食用粗纤维食物并定期灌肠,当时尚未普及的钡餐造影技术让许多类似约翰的患者错过早期诊断,为后续悲剧埋下隐患。 马戏团演员的职业生涯掩盖了约翰的病情恶化,舞台上的灵活身姿与幕后频繁使用开塞露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直至30岁后肠道功能全面崩溃。 1937年的医疗记录显示,其结肠直径已达15厘米,远超正常成年人5-7厘米的标准,此时现代医学刚确认"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机制,但有效治疗手段仍需等待十年后才出现。 患者与死神的拉锯战持续三年,约翰的腹部逐渐隆起如十月怀胎,每日仅能摄入500毫升流食,1940年某次灌肠后记录的腹围数据达到惊人的112厘米,相当于在腰间缠绕了四层汽车轮胎。 尸检报告揭示更触目惊心的细节:扩张结肠压迫膈肌导致呼吸衰竭,肠壁溃疡引发全身性感染,这些共同构成死亡直接原因。 这个极端案例推动着医学进步,1948年,奥拉夫·斯文森首创的拖出型直肠切除术正式将先天性巨结肠治愈率提升至90%,我国近年临床数据显示,新生儿巨结肠确诊后接受手术干预,五年生存率可达98%以上,曾经需要切除60厘米病变肠道的复杂病例,如今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即可解决。 约翰的病例启示远比想象深远,2023年浙江某医院收治的自行灌肠致肠穿孔患者,2017年深圳拒诊引发的"8毛门"医疗纠纷,都印证着肠道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医学界总结出三条警示红线:持续性腹胀超过三天、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伴随呕血或便血症状,出现任一情况都需立即就医。 现代检测手段让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排粪造影能清晰显示直肠肛门功能,结肠传输试验可精准定位梗阻部位,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指出,约37%的慢性便秘患者伴有精神心理障碍,这类人群更容易陷入"滥用泻药-肠道黑变-恶性循环"的困境,规范治疗需结合胃肠动力药与行为认知疗法。[浮云] (主要参考文献:人民网《便秘是心脏病人大敌》、丁香园《我们发现一个真·巨结肠罕见病例》、淄博市卫健委《成功为12岁患儿切除40厘巨结肠》及国内外先天性巨结肠诊疗指南)

0 阅读:0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