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黄招强在护送伤员撤退的时候,意外发现队伍中竟然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于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3 10:22:54

1979年,黄招强在护送伤员撤退的时候,意外发现队伍中竟然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于是他拿着枪向这几人询问“口令?”然而就是他这个及时的提问,竟然救下了所有人的性命。 1979年初春的越南战场闷得人喘不过气,山间雾气裹着硝烟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解放军某部尖刀班班长黄招强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回头看了眼担架上的伤员。 这些天他们连队啃下了三个山头,弟兄们身上都挂着彩,这会儿正往后方医疗点撤。要说这越南人打仗是真不讲究,正面刚不过就专挑伤员下黑手。 队伍沿着山脊线排成两列,前头两个侦察兵端着冲锋枪开道,中间八个战士护着六副担架,黄招强自己带着两个机枪手压后。 这路线是营里参谋在地图上圈出来的,要过两座吊桥才能到安全区。队伍刚走到第二座吊桥头,黄招强突然觉得后脖颈子发凉——队伍尾巴上怎么多了几个晃悠的人影? 要说黄招强这人有个本事,记人脸跟照相似的。 出发前他特意把二十来号人挨个认了个遍,这会儿数着人头往前挪,越数心里越打鼓。 队伍里原本是六个伤员八个护送兵,现在平白多出仨戴钢盔的,走起路来左脚绊右脚的,活像刚套上军装的生瓜蛋子。 黄招强给机枪手使了个眼色,两人端着家伙慢慢往队伍中间蹭。 这当口太阳正毒,吊桥下头的河水哗哗响,盖住了不少动静。黄招强突然扯着嗓子喊了句:"口令!"这声喊得又急又亮,前头两个侦察兵咔咔就把枪栓拉开了。 队伍里刷拉拉举起十来支枪,全冲着天上。 这是出发前定好的规矩,听到口令立马举枪示警。可那仨生面孔愣是慢了两拍,有个戴钢盔的还把手往腰上摸。 黄招强腮帮子一紧,手里的56式冲锋枪直接顶上了那人后心窝:"说!今早的口令!" 要说越南特工也是下血本,这三个混进来的愣是能憋出两句广西土话。 可他们哪知道解放军换口令比换袜子还勤,早上出发前刚换了新暗号。 黄招强听着那几个硬邦邦的"同志...自己人...",手指头已经扣在扳机上了。 吊桥对面树丛里突然炸起一梭子子弹,打得桥板木屑乱飞。这下全露馅了,那仨假伤员甩开担架就要往桥下跳。 黄招强这边早防着这手,三个点射直接撂倒俩,剩下那个被机枪手按在桥板上动弹不得。 要说越南人也是够阴,在桥对岸林子里猫着二十来号人,就等着混进来的同伙搅乱队伍好打伏击。 这下可好,桥面窄得只能过俩人,解放军这边机枪往桥头一架,越南兵冲了三次愣是没冲过来。黄招强带着人边打边退,硬是护着伤员撤到河对岸的山坳里。 等后头大部队支援上来,桥面上横七竖八躺了七八具越南特工的尸首,有两个还穿着解放军的旧军装。 后来打扫战场的时候,从那些假伤员身上搜出来好些个诡雷引信。 这帮孙子原打算混进队伍里,等走到桥中间就引爆身上的炸药包。得亏黄招强眼毒心细,隔着二十几米远都能瞅出队伍人数不对,要不然这六副担架连人带桥都得炸到天上去。 这事后来上了军区的战报,说是一个班愣是顶住了三倍兵力的特工队。 要按战场上的规矩,这种护送任务最忌讳拖泥带水,可黄招强偏敢在枪林弹雨里停下来查人头。 用他们连长的话说,这叫"胆大心细不要命",越南猴子那点花花肠子,碰上这样的硬茬子算是倒了血霉。 其实要细琢磨,这里头门道多着呢。当时部队规定护送队得按"三三制"编组,前头两个探路的,中间四个护担架的,后头还得留俩断后的。 黄招强不光把这些规矩吃透了,还自个儿加了个"走三步数人头"的土办法。就说那天过桥前,他愣是猫在石头后头把队伍来回数了三遍,这才揪出那仨冒牌货。 要说越南特工也是吃了情报的亏,他们不知道中国军队查口令分"明暗"两种。 明口令是每天换的普通暗号,暗口令可讲究了,得根据当天的日期、时辰甚至天气现编。那天正赶上阴历二月初二,黄招强跟弟兄们对的是"龙抬头",越南人就是把舌头捋直了也想不到这茬。 这场仗打完,护送队六个伤员全须全尾送到了野战医院。 黄招强肩膀上挨了发流弹,取弹片的时候还跟军医扯闲篇:"咱这是运气好,那帮孙子要是会唱两句河南梆子,今儿个还真不好认。" 话是这么说,可谁都知道,战场上哪有什么运气,全是靠着那股子较真劲儿死磕出来的活路。 参考资料:“战斗英雄”黄招强旧居陈列馆在河源东源县开馆2024年01月08日10:07羊城晚报金羊网

0 阅读:582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