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上海街头,一张照片定格了一位普通百姓的英勇瞬间。照片中的男子名叫孙景浩,镜头前,他早已停止了呼吸,生命永远定格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抗争中。画面一角,其被加盖 “不许可” 印章并禁止公开,完全符合日军 “消灭抵抗记忆” 的宣传政策 —— 既防止反日情绪扩散,也避免影响其 “亲善” 形象。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日军立即建立了严格的新闻审查与影像管控制度。据《华中方面军新闻检查要领》记载,任何反映日军伤亡、占领暴行及中国军民抵抗的影像资料(包括照片、胶片)均被列为 “不许可” 类,轻则销毁,重则追查拍摄者与传播者。 彼时,上海沦陷,日军趾高气扬地举行进城仪式。孙景浩混在人群中,佯装欢迎。就在日军放松警惕的刹那,他毫不犹豫地掏出怀中的手榴弹,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敌军。一声巨响,三名日本兵应声倒地。然而,寡不敌众,日寇的子弹无情地穿透了他的腹部。孙景浩用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争悲歌,用最决绝的方式,展现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
1937年的上海街头,一张照片定格了一位普通百姓的英勇瞬间。照片中的男子名叫孙景
历史小破
2025-05-13 10:02: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