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一年仅盈利13亿,还不如洛马一个季度,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因为成飞是军工,而洛马是商业公司。军工的首要任务是保国家安全,不是赚钱。军品定价有严格的限价机制,所有成本都要经过军方代表逐项审核,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比如造一架歼-20,从设计到生产,每个环节的成本都要经得起审计,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而成飞作为国企,还要承担大量社会责任,比如保障国防科研人才队伍、维护战略产业安全,这些都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洛马就不一样了。作为上市公司,它的核心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F-35项目从一开始就设计了高利润模式:单架售价1.5亿美元,洛马拿走34%的纯利润,剩下的才是成本。更绝的是,洛马还通过维护、升级等后续服务持续盈利。比如F-35的软件升级,每次都能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这种商业模式在商业航空领域也很常见,波音、空客都是靠卖飞机+服务赚大钱。 有人可能会问,成飞为什么不搞市场化改革?其实这些年一直在改。比如成飞被中航电测收购后,开始尝试军民融合,把军工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但军工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军品定价机制涉及国家安全,不能完全照搬商业逻辑。而且,成飞的主要客户是国家,订单量和价格都由国家计划决定,不像洛马可以全球竞标、漫天要价。 再看看两者的业务结构。成飞的营收主要来自军机,比如歼-20、歼-10等,这些都是战略装备,利润本来就低。而洛马的业务更多元化,除了F-35,还有F-16、C-130运输机、导弹等,覆盖全球市场。特别是F-35,不仅卖给美国军方,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总订单量超过3500架。这种规模效应和成飞的单一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成飞的低利润并不代表它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才让中国拥有了歼-20这样的国之重器。成飞每造一架歼-20,都是在为国家战略安全买单。而洛马的高利润,本质上是在利用美国的全球霸权收割盟友。比如日本买F-35,单价超过2亿美元,比美国自己采购贵了一倍,这就是典型的"政治溢价"。 从长远看,中国军工正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一方面,通过军民融合提升效率,比如成飞参与C919大飞机、ARJ21支线客机的研制,把军工技术转化为民用优势。另一方面,推动装备定价机制改革,逐步引入市场化因素,比如陆军装备价格工作会议提出的"优化竞争性采购、推进法治化定价"。这些改革虽然不会让成飞短期内利润暴涨,但能让中国军工更可持续发展。 说到底,成飞和洛马的差距,是两种制度的差距。一个是举全国之力保国防,一个是资本驱动赚大钱。如果单纯比利润,成飞确实不如洛马,但如果比战略价值,成飞造出的歼-20、歼-10,哪一架不是无价之宝?就像黄岩岛的机场,看似投入不大,却能撬动整个南海局势。中国军工的智慧,从来不是算小账,而是下大棋。
成飞一年仅盈利13亿,还不如洛马一个季度,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墨香染时光
2025-05-12 19:50:29
0
阅读:113
龍
成飞是国家自己造飞机卖给自己,造与买是一家人,是左兜里钱转到右兜里,不赚钱也行,美国造飞机是纯商业模式,是国家付钱,洛马赚钱,利润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