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1642年)闰十一月,李自成与罗汝才联军对河南汝宁(今汝南)开始围攻。 汝宁城外,李自成、罗汝才的联军布下天罗地网。据《明史》记载,李自成此次出征携带了从开封缴获的重炮数十门,这些火器在围攻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起义军在城东、城南构筑双层攻城阵地,每日寅时(凌晨五时)即开始炮击。大炮轰鸣声震碎城堞,火药包炸开的缺口使得守军疲于填补。
城内指挥官保定总督杨文岳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干。他利用瓮城与角楼构建了多道防御体系,在瓮城内设置铁蒺藜阵,成功挫败了起义军的首次爆破行动。面对城内缺水的困境,杨氏发明"悬釜取水"之法,以牛皮囊从城内水井汲水,解决了守军饮水危机。
作为明朝藩王的崇王朱由樻,此时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明代宗藩制度规定,亲王需坚守城池至最后一刻,但形势的险恶迫使朱由樻萌生降意。根据《豫变纪略》记载,他在城破前夜的军事会议上坦言:"三军无食半月矣,续命药石皆尽。"其弟河阳王朱由材更是当堂泣血:"若天意如此,惟祈保全宗族。"
在这个决定宗室命运的关键时刻,保定总督杨文岳展现出士大夫的气节。他厉声喝止道:"殿下受朝廷厚恩,食禄三世,安可背盟?纵使城陷,当从容就义,岂可作儿女子态?"这番慷慨陈词不仅坚定了朱由樻守节之志,亦在史册留下士大夫风骨的鲜明印记。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初七,李自成下令以火药连续爆破西南城墙,成功凿开五丈缺口。起义军在火油桶掩护下突入城内,与守军展开惨烈巷战。据亲历者记述,战斗持续至次日申时(下午四时),城内街巷"血凝成渠"。
最惨烈的屠杀发生在王府之内。守军为掩护朱由樻突围,在寝殿前设置火药阵,最终与追兵同归于尽。朱由樻被俘时,其弟朱由材与二子仍率残部在城东北角楼死战,直至全部战死。
被俘后的朱由樻经历了剧烈心理转变。起初他接受李自成的招降,甚至写下劝降文书。但后来决然反悔。《甲申传信录》记载,朱由樻对前来劝降的使者说:"吾受国恩,岂可复作贰臣?"
最终,李自成在泌阳将这位顽抗的藩王处决。临刑前,朱由樻将崇王印信掷地,高呼:"大明延绵二百七十六年,宗室岂容犬彘践踏!"其声如雷,震荡山谷。这声呐喊,既是崇祯朝宗室最后的悲鸣,也是大明王朝统治体系崩塌的标志性时刻。
这场战役不仅终结了崇王家族七代人的荣光,更预示了明末宗藩制度的瓦解。李自成攻克汝宁后,河南全境随即陷入兵燹,而那些曾经显赫的宗室,或降或亡,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