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站在床前问:“还有谁能用?”曾国藩喘着气说了五个名字,那一年是1872年,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12 13:01:01

李鸿章站在床前问:“还有谁能用?”曾国藩喘着气说了五个名字,那一年是1872年,他人还没断气,心里挂的却不是家人,而是国家。

湘军刚散,朝廷又怕汉人权大,左宗棠跟他有过节,李鸿章心里没底,军机处也怕出乱子,这不是托孤,这是托命。

当时湘军裁撤已成定局,慈禧太后怕曾国藩掌兵太多,撤的是兵,断的是根,李鸿章撑着淮军,虽然还有点兵权,但只靠自己顶不住。

曾国藩临终前见李鸿章,一开口就是:“兵不能散。”再怎么不服左宗棠,也不得不推荐他,除了左,还有彭玉麟、郭嵩焘、刘长佑、沈葆桢。他说得很直,“以后靠他们了。”

左宗棠是个狠人,嘴硬心硬,当年太平军打到湖南,他骂曾国藩瞒报军情,说他“纸上谈兵”,可打仗是真行,收复新疆,平定陕甘,走的是死地,拼的是命。

他带兵过天山,一路苦寒,部队在大雪里啃干粮,他不怕死,只怕拖,新疆丢了两年,朝廷没动静,左宗棠不等,自己筹钱、借粮,硬是打回来180万平方公里。

曾国藩早年虽不喜欢他,但临终时还得服气,说他“用兵如神”。

彭玉麟跟他们都不一样,不是将门出身,也不是权贵子弟,早年在家种田,后来在湖南水师做事,练兵练出个水上湘军。

他有“三不要”,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两江总督的位置他推了好几次,曾国藩夸他“义胆忠肝”,和塔齐布一起是“血性中人”。

清廷要建近代海军,彭玉麟自己跑到福建选址建厂,还写信骂朝中人“尸位素餐”,李鸿章后来搞的北洋水师,早期很多人都是彭玉麟一手带出来的。

郭嵩焘的命不好,他当过首任驻英公使,主张“通商不等于卖国”,还建议开办西式学堂、培养翻译官。

他的《使西记》是清朝第一个海外见闻录,可他讲话太直,常得罪人,曾国藩说他“胆识过人”,但在朝中没朋友。

他去英国那年,手里连国旗都没有,船靠港时拿了一块写着“清国大臣”的布条挂在船头。

回来时被骂是“洋奴”,保守派要弹劾他,连生病都说是假装,曾国藩骂了一句:“这是朝廷的耳聋目盲。”

刘长佑是个实干派。他不是湘军系统的,也不太听李鸿章的,镇压捻军有功,打仗快、狠、不拖泥带水。

清法战争时期他主张援越南,还提“三路东征”,从广西、广东、海上三路夹击法军。

但军机处嫌耗银子、太激进,没听,他气得写信说:“再不打,越南全没了。”后来果然越南保不住,他在家生闷气,晚年靠喝酒过日子。曾国藩评价他“有胆有谋”。

沈葆桢是福建人,搞的是洋务,他一手办起马尾船政局,从法国买设备、请教官、建学堂。

他送了一批学生去法国学造船,有个学生叫詹天佑,清朝没他,南洋舰队早就垮了,他为人低调,和李鸿章配合得好,是南洋水师的根。

有人说他是“洋务幕后第一人”,朝廷后来打算裁水师经费,他跑去北京据理力争,说“无海防即无疆界”,咸丰年间曾国藩在福建时就留意过他,说这人“稳重可靠,堪用”。

这五个人,被曾国藩称作“后贤”,李鸿章本来不太信服他们,特别是左宗棠和他不对付,可曾国藩死后,局势一天天紧了。

朝中靠得住的不多,慈禧表面不干政,背地里提防汉人结党,李鸿章只好用旧人。

淮军的人越来越多掌实权,清廷怕了,搞“中兴四大名臣”来分权,说是表彰,其实是制衡。

曾国藩用人,从不看派系,他和左宗棠吵过、冷过,但还是把左往上推,当年湘军打南京,左宗棠在福建发牢骚,说曾国藩独占功劳。

李鸿章也看不惯左的脾气,觉得他“刚愎自用”,可曾国藩说,“不计小忿,而成大事。”他选人,只问是否真干事,不问是否顺眼。

他搞湘军,是靠士人和农民混编,讲“忠义”、“血性”,他最服的将领塔齐布,一字不识,但冲锋从不退。

死在前线时,曾国藩痛哭说:“此人可领万人军。”彭玉麟原是个落第秀才,曾国藩硬是看出他有胆量,给他兵权,这些人出身杂,但讲义气、能打仗,不靠裙带、不靠贡生。

但也不是没短板,曾国藩搞出来的湘军、推荐的人,多是湖南、江西、安徽那一带的,朝中说他搞小团体,他也管不了科举腐败,老是提拔门生故旧。

他死后,湘淮系膨胀太快,朝廷防不胜防,左宗棠去打西北时,军费是李鸿章批的,李手一慢,左就骂,说“人误我,我亦误人”。军中互掣,敌人还没打,自己先扯皮。

清末的洋务运动,有起色,但始终像补锅,左宗棠打下新疆,回头看朝廷没人接手;郭嵩焘在外交上铺路,一回国就被削权;刘长佑想抗日,被冷处理;彭玉麟退居二线,不愿掺和官场。

沈葆桢的海军刚起步,就因经费问题被一刀砍半,五个人都在拼命,但没一个能彻底改变局势。

曾国藩最后说,“成事在人,不在天。”可他也明白,靠人不是长久之计,他没留家产,把家教写成一封信,交给儿子,说“勿争功,勿多言。”他用人靠眼光,但时代更讲风向。

他信后贤,但后贤未必能扛得住朝局,他的五虎将,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窝火,他临死时说得最多的不是“保家”,是“保兵”。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