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河南安阳的少年吴培文,见隔壁村挖出甲骨文物,赶紧回自家地里掘地,不想

玲珑说历史 2025-05-12 12:36:32

1939年,河南安阳的少年吴培文,见隔壁村挖出甲骨文物,赶紧回自家地里掘地,不想还真让他挖出个值钱的大家伙。

只可惜,那值钱的文物也要有福气消受,他不仅没发财,还因此文物颠沛流离了好长的时间。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在这里有着很多重要的历史文物,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代表,更是文化传承,和鉴证历史的证据。

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书籍中,就能看到很多重要的历史文物的照片,其中对于一个体型庞大的青铜鼎的介绍比较详尽,它就是上后母戊鼎。

这个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鼎,它也是世界上体型和重量最大的青铜鼎。

高133里面,口长110里面,口宽79厘米,重达832公斤的司母戊鼎,它的造型也很具有代表性,从图片中就能看出来,它腹部是长方形的,西面有四个柱足,鼎神边缘都有花纹,看起来整个鼎给人感觉就是庄严雄伟,一种威严之感尤然而生。

因为这个青铜的大鼎尤为珍贵,所以它一直被保存在我国的文物博物馆中。

通过对鼎的发掘,专家到到很多关系中国历史的信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到底这个大鼎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它又是怎么来到国家的文物博物馆的?

我们都知道,司母戊大方鼎进入我国的博物馆是在日本投降之后,但是这并不是代表这个方鼎被发现的时候就是此时。

根据捐献者的口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方鼎被发现等方面的全过程。

抗日战争的时期,河南省的安阳市中的一个小村子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此处曾和殷商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此地曾经出现过很多各式各样殷商时期的文物。即便在现在,这里也是考古学者们重视的地方。

即便在抗日时期,这里也曾出土很多各式各样的青铜器,而安阳市五武馆村的吴培文就是在此地挖掘这些文物群体中的一员。

因为当时没有法律和相关部门管理,所以这里随处都能见到挖掘文物的人,正所谓“先到先得”,谁拿到就是谁的。

1939年的一天夜里,吴培文和自己的叔叔在自己家中挖坑,原来是不久前,两人在自己家中挖井居然挖到了一件青铜器,转手卖给古董商人,真实地赚了一大笔钱。

就此,两人就一门心思地在家中挖掘,希望还有机会再弄到件宝贝。这样,一家人就不用愁吃喝了。

可挖了几天,都没有什么结果。今天,两人换了一个地方挖。原本也没抱着什么幻想,可是,他们突然发现了黑乎乎的青铜边,激动了起来。

不多时,一口整体硕大的鼎就被挖掘出来,吴培文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青铜鼎,心中高兴万分,想来也知道这一定能卖个极好的价钱。

次日,吴培文挖出来大鼎的事情不胫而走,加上他也急于出手换成钱,就找来了当时有名的古董商人看鼎。

商人看到鼎很是喜欢,可惜,现在到处都有日本人看守,这么个庞然大物想要卖出去根本就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分开,然后逐个带出去售卖。当然,如此一来,这鼎的价格自然就变低了。

原本,吴培文同意将鼎分割掉卖,可是一没有工具,二价格会变低,再加上这完好的东西被毁坏,还是文物,让身为中国人的吴培文心生不忍。

因此,吴培文最终还是没同意,反而将这鼎再次埋在深坑之中,不再挖掘。同时,他还嘱咐乡邻,若是有人问起就说不知道,不然这祖宗的东西怕是不保。

虽然,后来日本人得到消息到吴培文的村庄烧杀抢掠,但是仍然没人透露青铜鼎的消息,可见,当时的群众一脉同胞,再如何也不会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将祖宗的东西便宜了日本人。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吴培文终于放心的将青铜鼎挖掘出来,并将此无偿送给了政府。

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他们确定这是殷商时期的鼎,应该是商朝第二十四任国王为了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所以,后世将其称为“后母戊大方鼎”。

0 阅读:69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