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往事 安聪慧与吉利的结缘史
第一章:缘起奖学金,命运的岔路口
1995年,湖北经济管理学院的校园里,一则关于“吉利奖学金”的新闻如春风般传开。每年10万元,奖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设立者竟是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李书福。
安聪慧听闻此事,心中不禁泛起涟漪:一个能为母校教育事业倾心投入的人,该有怎样的情怀与担当?那时的他未曾想到,这涟漪,正是命运的伏笔。
时光流转,临近毕业的安聪慧正面临人生抉择。留校,是一条安稳路,却如校长所言:“起码要坐10年冷板凳。”
而另一条路,是校长眼中更具激情的方向——李书福正从毕业生中挑选人才,去吉利集团干一番事业。“跟着书福,有干事业的激情!”
校长的话如重锤,敲开了安聪慧心中那扇渴望拼搏的门。他望着校园的绿树,想象着未知的远方,最终决定接受李书福的面试。
面试中,李书福目光如炬:“我们要找有强烈事业心、共同目标的人,一起干大事!”这句话,如同一把火,点燃了安聪慧内心的热血。
第二章:逆势而行,初入吉利的磨砺
没等多久,录用结果揭晓,加上安聪慧,一共13人被吉利选中,而他,赫然排在第一。
然而,春节回家,安聪慧迎来的不是祝福,而是家人的强烈反对。“一个大学生,去给个体户打工?”
亲戚朋友的质疑如寒风凛冽。但安聪慧心中有一团火,他简单收拾行囊,只带一床被子,未带褥子,暗自想着:“拼一把,万一不成,随时能撤回。”
踏入吉利,李书福的重视让他倍感温暖:手续及时办理,宿舍妥善安排,人事部门主动询问他的职业意愿。
安聪慧从管理书籍中得知,财务系统是了解企业的关键,便选择投身审计处。
然而,这个刚成立的部门,干的却是四处救火的杂活。哪里有问题,他就奔向哪里。
甚至基建人手不足时,李书福一句“让小安去”,他便头戴草帽、脚蹬套鞋,手持皮尺卷尺,在工地挖地基、量土方。旁人不解:“大学生干这个?”他却在尘土飞扬中觉得:“这事儿,有意义。”
第三章:深夜旅途见真心,震撼留决意
李书福出差总爱带上安聪慧,他也借此默默观察这位老板。
一次深夜,出差的车子行至半路,突遇拥堵,前路昏暗难行。同行人焦虑不安,李书福却镇定自若,不仅安慰大家,还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同伴。
那一刻,安聪慧望着车外的夜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是个好师傅,必能成事!”
而真正让他震撼的,是走进吉利路桥摩托车厂的瞬间。只见车间里乌泱泱一片,3000多人同时作业,机器轰鸣,热火朝天。
他望着那繁忙景象,心中波澜骤起:“这哪是世人眼中的个体户?冲这规模,冲这气象,我定要留下!”
从此,安聪慧与吉利的故事,在这震撼与感动中,正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开篇。那13人录用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他与吉利传奇旅程的起点,而前方,是与吉利造车大业深度交织的漫漫征途。
阿福说车新能源大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