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2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三个月,六个节气,在月初的节气称为“节”,在月中的称为“气”或“中气”。节应天,气应地。按二十四节气,从当年的立春开始,到下一年的立春之前为一年。“四立日”是四季的开始,分别在阳历的2月、5月、8月及11月初。立夏,意味着夏三月的开始。从一片春风和煦(春生)的状态过渡到夏日炎炎(夏长)的状态。在春天还是嫩绿的新叶,夏天夏天将会变成大而肥厚,大自然呈现为绿树成荫、繁华茂盛的状态。中医把这种状态称为“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是动植物生长最快的季节。过了“五一”以后,接下来的三个月中,辣椒苗将从10多厘米,完成长高长大,开花结果,大部分植物的果实均将在秋天成熟。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那么每15岁将分别对应四季。出生到15岁,是人的春天(青年),15岁到30岁是人的夏天(壮年),30岁到45岁是人的秋天(中年),45岁以后便是人的冬天(老年)。夏季是植物生长最快的季节,而人类也是在“夏季”的年龄长得最快。很多植物春夏生长的速度也远比秋冬季节长得要快得多。
夏三月,气温不断上升,能量不断积累。根据五运六气,今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因此,上半年的风比较大。一直要到7月21号之后才有所减缓。风助火力,由于二之气(少阴君火)和三之气(少阳相火)均是火气,故天气均会出现突然出现高温,又突然降温的可能。
气温突高,容易产生风热感冒;
气温骤降,容易引起风寒感冒。
由于上一年暖冬和今年闰年的影响,今年的“气”要晚半个月左右。虽然最近的气温也会突然升高,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偏凉的。尽管立夏到了,我们还是按“春捂秋冻”的原则来养生,多捂个半个月再说。到本月中旬的小满,气温差不多稳定在30℃的时候,才开始换成“短打”。夏天,大自然像火一样,人的能量也开始不断上升和外越,从立夏开始,人就开始自然出汗了。《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就已经描述过了。
春天谓之发,夏天谓之散,秋天谓之收,冬天谓之藏。
夏天是能量该外越的季节,不能把应该外越的能量留在体内,尤其是把空调开得太凉非常不可取。夏三月宜晚睡早起。需要强调的是,夏天出点汗是正常而且非常必要的。千万不要认为出汗把衣服弄脏了,有汗味而躲避阳光。要“无厌于日”,看见太阳,要多晒晒,而不是避而远之,也不要产生烦躁心理。到中气“小满”,人坐着不都会自然流汗了。
冬至一阳生,水气也随之生发,人体的水气从足底开始逐步“灌装”,足跟、小腿肚,膝关节、腰部、臀部依次发凉,后背发硬。当水气到头顶之后,水气便“灌装”完毕。身体具备这个条件的时候,就可以随高温而出汗散热,不至于出现风热感冒了。排汗是身体自带的“散热系统”,身体储备的水再加上足够的饮水,气温太高时,适当避暑防护,就可以从容应对暑天的高温天气了。除小便、大便、呼吸以外,正常的流汗也是人体自我排毒方法之一。暑天,必须要让汗 潇洒自如地流,如果处在降温的环境中,人体不能自主流汗,湿就出不来,为冬天患风湿之病留下伏笔,而且很多毒素也不能通过皮肤排出来。假如汗酸排不出来,留在体内变成尿酸,不但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而且还可能引起皮肤调节功能以及其他脏器功能的下降。因此,自然流汗的季节,也是运动锻炼的最佳季节。但大自然最强排湿将从7月21号进入“太阴湿土”之气后才真正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