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张之洞让侄子张臻提着一个皮箱,去当铺换200两银子急用,谁知掌柜打开箱子后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5-10 16:27:37

晚清,张之洞让侄子张臻提着一个皮箱,去当铺换200两银子急用,谁知掌柜打开箱子后,竟从箱子内滚出几块石头,只见掌柜“啪”地合上了箱子,又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张臻,随即便笑呵呵地拿了200两给了张臻。  

19年的湖广总督生涯,张之洞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力排众议,斥巨资兴办实业,培育人才。

  这位有识之士深知,唯有富国强兵,中华民族才能在列强的夹缝中崛起。

  一路走来,张之洞虽位极人臣,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操守和信念。权势和金钱,从未让他心动分毫。

  记得在江苏任职期间,一位富商为了开矿,曾试图贿赂张之洞20万两白银,被他断然拒绝。

  那个惯于花天酒地的富商,怎会想到堂堂总督会对他的钱财不屑一顾?

  广东海关每月例行送来3000两的总督公费,张之洞也全数用于兴学、济贫和接济清贫的亲友。他虽为千千万万人做主,自己的家中却一贫如洗。

  张之洞的学生傅岳棻曾感慨地说:先生一生为官清廉,实乃古今罕见的典范。

  先生的幕僚辜鸿铭也曾哀叹:张老先生鞠躬尽瘁,临终时还债台高筑,留下80余口人不知何以为生。

  然而,在那个官场浊流的时代,张之洞的两袖清风显得是那样与众不同。

  当时有句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见为官一任,发财容易。但张之洞却宁可家徒四壁,也不愿沾染铜臭。

  张之洞的气节和操守,与他所受的儒家教化密不可分。

  从小耳濡目染的伦理道德,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即便是在诱惑多多的官场,张之洞也能坚守本心,不为所动。  

年近而立之年,张之洞终于步入仕途,成为广西学政。此后更是平步青云,先后出任广西布政使、湖广总督等要职。

  然而,张之洞却并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严于律己的清官。

1890年,张之洞首次视察荆州,当地官员设宴摆席,大肆铺张,张之洞却不慎言辞,斥责宴会奢靡。

自此,他再未涉足地方衙门,拒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馈赠。

  在张之洞的治下,贪腐行为绝不姑息。

  有一次,一个幕僚收受贿赂50两白银,张之洞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即将其革职查办。

在那个官场糜烂的年代,张之洞的铁面无私可谓是凤毛麟角。

15岁,张之洞便以举人之尊扬名天下,26岁时更是金榜题名,位列三甲。

从初入仕途的踌躇满志,到执掌一方的风光无限,张之洞的一生可谓是传奇。

  然而,辉煌的背后,却是张之洞不为人知的清贫生活。

  堂堂总督,俸禄加养廉银一年不过百十来两,比起那些飞扬跋扈的达官显贵,简直是天壤之别。  

家中十口人要吃要穿,再加上张之洞对教育事业的慷慨解囊,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

  搁在今天,张之洞的清廉或许会遭人诟病,但在晚清那个道德沦丧的年代,能以一己之力扛起社会的道德大旗,又有几人能做到?  

张之洞虽已作古,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0 阅读:259

猜你喜欢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