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名小米SU7Ultra车主要求无损退车小米SU7Ultra深陷退车风波,信

小豆评科技啊 2025-05-10 15:59:25

数百名小米SU7Ultra车主要求无损退车小米SU7 Ultra深陷退车风波,信任危机何解?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小米汽车自入局以来就备受瞩目,旗下高端车型SU7 Ultra凭借科技感外观、高性能配置,一度成为消费者热议的焦点。然而近日,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却因一系列问题陷入舆论漩涡,数百名车主联合要求无损退车,让小米汽车面临着一场严峻的信任危机。

事件的导火索是SU7 Ultra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小米汽车在宣传时着重强调,该前舱盖完全复刻原型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拥有两个贯穿风道,可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还特别提及内部结构进行了改动,能支持轮毂散热,对提升车辆性能有着重要作用。这一宣传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不少人为此支付高额费用选装。但部分车主提车后却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大相径庭。经拆解查看,前舱盖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一致,虽有两个孔,但风道实际导风效果近乎为零,也未起到宣传中的轮毂散热等性能提升作用,似乎仅仅成了一个昂贵的装饰件 。

除了前舱盖问题,小米SU7 Ultra在车机系统更新后也引发车主强烈不满。5月1日推送的Xiaomi Hyper OS1.7.0车机版本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按照该模式设定,车辆要达到宣传中的1548匹最大马力,车主必须在指定赛道跑出官方建议成绩,否则车辆马力会被限制在900匹,并且极速模式还需等待60秒才能开启。这让车主们感觉受到欺骗,毕竟在购车时并未被告知车辆马力使用有如此苛刻条件,严重影响日常驾驶体验,侵犯了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的正常使用权益。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和愤怒,5月7日晚间小米汽车官方发布致歉声明,并推出相应补偿方案。针对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车主可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限时改配结束前(截至5月10日23:59:59前)选配该前舱盖的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以表歉意。但这一方案未能平息车主怒火,在车主们看来,2万积分换算价值约2000元,与4.2万元的选装费用相比差距悬殊,补偿毫无诚意;而改配回普通机盖需重新排队等待,等车时间可能长达30多周甚至40周,时间成本过高。并且若不接受方案且不提车,2万元定金还将被没收,车主们认为自己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

目前,已有超300名小米SU7 Ultra准车主组建维权群,部分车主联合录制要求无损退车的维权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还有车主委托律师启动集体诉讼程序,要求“退一赔三” ,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行业视角来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类似小米SU7 Ultra这种因宣传与实际不符、配置争议等引发的消费者维权事件并非个例。汽车产品作为大宗商品,消费者购买时投入巨大,对其质量、性能和宣传承诺抱有高度期待,一旦出现偏差,极易引发信任危机。这不仅损害品牌自身形象与销量,还可能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口碑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此次退车风波无疑是巨大挑战。若不能妥善解决,将会使品牌形象严重受损,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阻碍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步伐。当下,小米汽车亟需重视车主合理诉求,重新审视宣传策略,杜绝夸大、误导性宣传;同时,强化产品质量把控,提升产品与宣传的契合度。在回应消费者质疑时,应以更诚恳态度、拿出更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积极与车主沟通协商,重建消费者信任。

未来,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稳健发展,必须坚守诚信经营底线,遵循真实、准确、全面的宣传原则,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可。相关部门也需进一步加强对汽车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后续小米汽车如何化解此次危机,车主退车诉求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我将持续关注。

0 阅读:0
小豆评科技啊

小豆评科技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