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这事说白了,就是澳方自己先挑明了关系。当初把港口的99年经营权租给中国岚桥集团,现在却要单方面推翻协议。他们的话已经放出来了,要么中企主动退出,要么他们强行收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时候,达尔文港的管理权被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租给了中国的岚桥集团,租期99年。岚桥也不是小打小闹,直接砸了5.06亿澳元,约合当时25亿人民币。
当初达尔文港没多少人抢,澳方也挺开心的,一边收钱一边说合作共赢。澳洲官方甚至公开说:“欢迎中国投资”,“这笔交易对我们有利”。
结果呢?几年不到,风向一变,澳大利亚就开始嚷嚷“国家安全受威胁”。
从2020年开始,各种声音冒出来,说什么“不能让外国公司控制关键港口”,还暗指“中国利用港口搞情报”。
到2023年,澳方正式提出要求:中企退出达尔文港,不然我们就强征。
说真的,要不是亲眼看新闻,都以为这是哪个小国玩的小动作。你一个发达国家,信誓旦旦签了合同,收了人家的钱,港口也交出去了,现在一句“国家安全”,就想收回来?
这要是放在商业社会,根本讲不通。
这不是安全问题,这是信誉问题!澳大利亚的说辞,说穿了就是一个字:“赖”。
你不能一边收人家的钱、一边签了合同,后脚又反悔,撕毁协议,说是“国家安全”就行了?
这种行为,别说中国企业接受不了,放眼全球,也没人会觉得你这操作靠谱。你今天能把中国企业赶出去,明天是不是也能用同样理由把美国、欧洲的企业赶出去?
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是澳大利亚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岚桥集团自然不干,第一时间表态:我们合法合规,按合同办事,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也没有任何理由撤出。
中国政府也没有坐视不管,外交部发言人直接点名澳大利亚:“不要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说事”,“希望澳方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的营商环境”。
你看,这回不仅是企业在抗争,中国政府也在法律和外交层面同步发力。
中方没有冲动,也没有对澳方“互呛”,而是非常理智地走起了法律和外交的“双保险”。
一方面,岚桥集团随时准备提起国际仲裁,如果澳大利亚强征,就等于违约,那就要赔偿,赔多少?那可是天文数字!
另一方面,中国也让世界看清了一个事实——谁在遵守规则,谁在耍流氓。
现在,国际媒体也炸锅了。
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彭博社都发文批评澳大利亚,说这种做法会吓跑其他投资者,破坏本国商业信用。
毕竟,今天你能对中国这样搞,明天是不是也会突然对别的外资企业来一手“强征”?这谁还敢来你国家投资?
从表面上看,澳方是想“摆出强硬姿态”,维护“国家利益”。但真相是,他们这波操作,其实把自己也坑了。
达尔文港是个啥地方?那可是连接亚洲的重要枢纽,战略位置很关键。中国拿下达尔文港,是看中了它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希望借此加强中澳之间的贸易联系。
结果现在好了,合作没了,信任没了,投资也凉了。
中国这边呢?不缺港口,也不缺合作对象。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都等着中国企业去投资,哪有必要非得死守你一个港口?
反倒是澳大利亚,搞得自己外资信心尽失,经济复苏也受影响。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说到底,达尔文港这事,其实不是中澳之间的技术争端,更不是安全问题,而是契约精神的问题。
你既然签了合同、收了钱,就应该遵守承诺。现在反过头来赖账,还放话威胁强征,这种做法,不仅让人寒心,也让世界投资者看清你澳大利亚的“真面目”。
一句话总结:要想做生意,就讲点规则;要想做朋友,就别背后捅刀。
澳大利亚现在就等着看吧,中企是不会被吓倒的,而世界资本,也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