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有一天,55岁的黄飞鸿正在台上表演舞狮,突然一个少女冲了上来,掀开他

品古观今吖 2025-05-10 10:40:36

1911年,有一天,55岁的黄飞鸿正在台上表演舞狮,突然一个少女冲了上来,掀开他的狮头,当众就是一耳光。他的弟子们立刻围了上来,没想到都被黄飞鸿拦住了,而且还给该少女拱圈屈身道歉。原来,这个20岁出头的少女叫莫桂兰。

1892年,莫桂兰出生在广东,从小父母就去世得早,由在广州开武馆的叔伯公照顾长大。

因为从小练拳脚,喜欢行侠仗义,所以她有些男孩子气。

莫桂兰一点儿也不娇气,每回打输了,也不哭,而是爬起来狠练武功,不把人家打趴下,她决不罢休。

有人说,明明是个小姑娘,怎么跟男孩一般养?叔伯公大笑:我家的姑娘,自当与男子一般,敢作敢当,难不成捏着鼻子说话才叫好姑娘吗?

那时候,别人家的女孩,十三四岁便议亲,莫桂兰硬是等到15岁才有媒人上门。

别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莫桂兰却说,她要自己选,否则宁死不嫁。

但是上门来提亲的人很多,不过都因为这两个原因被弄黄了:不是别人觉得她没女人味,就是她嫌别人男人味不够。所以她19岁了,还迟迟没有嫁人。

直至有一天,她在一场舞狮大会上遇到了黄飞鸿。

那一年的端午节,天气非常闷热。,桂兰扎了一条油光水滑的大辫子,穿戴这青衣小帽跟着二婶出去看舞狮。

那个时代,舞狮讲究的是门派传承,各个门派之间,谁都不服谁。听说黄飞鸿亲身登台献艺,莫桂兰心里一万个不以为然,一定要去看一眼。

当时,黄飞鸿在做那种高难度的“梅花桩”在来回飞跃的过程中,他的鞋子突然飞了出去,刚好砸在了前来观看的莫桂兰胸口之上。莫桂兰非常生气,于是她纵身一跃便跳到了梅花桩上,掀起黄飞鸿的狮子头,上手就是一巴掌。

黄飞鸿本来也想要还击,可是在看到对方是女儿身后,他便没有动手。

而当他听说莫桂兰是莫家武馆的人的时候,黄飞鸿就更要给几分面子了。于是黄飞鸿当着众人的面,给莫桂兰道了歉。

第二天,莫桂兰的叔伯父上门给黄飞鸿道歉,二人成为好友。

因为这件事,两人开始接触,后来慢慢熟悉,莫桂兰也对黄飞鸿渐渐心生爱意。

后来在莫桂兰叔父的主持下,19岁的莫桂兰嫁给了54岁的黄飞鸿。

因为黄飞鸿三任妻子都先后病逝,所以人们便说他是“克妻命”。刚开始他也不信,后来说的人多了,他也觉得自己就是“克妻”的人。

为了防止给莫桂兰带来厄运,黄飞鸿便以“纳妾”的名义娶了莫桂兰。不过莫桂兰也是被光明正大抬入黄家的。

结婚后,黄飞鸿并没要求莫桂兰在家相夫教子,她仍然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她开始跟着黄飞鸿学习洪拳,黄飞鸿更是将自己的绝技和武术都传给了她。

后来她自己当起了总教头,教别人武术。

莫桂兰喜欢舞狮,黄飞鸿也将舞狮的步法及要点都传授给了她,后来她自己成立了一个女子舞狮团。

不过对于黄飞鸿的医馆宝芝林,莫桂兰也是十分上心。

然而好景不长,十几年后,黄飞鸿因为战乱损失了所有身家,又因为最看重的二儿子意外身亡,而郁郁而郁郁寡欢,不久就过世了。

年仅33岁的莫桂兰,不得不担起黄飞鸿留下的重担。

黄飞鸿去世之后,莫桂兰心中十分难过,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虽然莫桂兰的心中对丈夫有着千般不舍,但是她知道广州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

于是她带着丈夫的两个儿子前往香港,依然继续开设武馆,将黄飞鸿的武术发扬光大。

在香港这块陌生的地盘上,莫桂兰看到有老弱被街霸欺负,她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在抗战期间,莫桂兰还曾经积极筹集资金支援国内的抗日战争。

莫桂兰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经常免费给穷人看病,还经常捐款给贫困地区的儿童。

1950年,香港拍摄了一系列的黄飞鸿电影,莫桂兰都在剧组当中做武术指导,手把手教演员们拍打戏。

抗战胜利之后,香港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愿意学习武术的人越来越少了,当时时还有许多人劝她放弃经营武馆,但她依然坚持着,因为这是丈夫的夙愿。

就这样她一直守护着武馆,年复一年,直到她90岁时实在无力经营才关闭了武馆。

之后没有了收入来源的莫桂兰就靠着自己的徒子徒孙接济过活。

1982年,莫桂兰去世。本来她的那些徒弟们已经为她办好了前往养老院的申请手续。

莫桂兰莫桂兰一生行侠仗义,最恨那些欺软怕硬的人,她也一直在鼓励那些受压迫的人反抗。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别人欺负你,你打回去就是了,没有必要傻傻地愣在原地受欺负。”

莫桂兰晚年虽然才度过了14年短暂的婚姻生活,但是黄飞鸿与莫桂兰的爱情却一直让人羡慕,晚年的莫桂兰回忆起黄飞鸿时,依然会幸福地笑着说:“和他在一起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幸福一段时光!”

作为黄飞鸿的妻子,不得不说,莫桂兰的一生是充满戏剧性的,巨大的年龄差也让莫桂兰面临早年丧夫的痛苦,但是即便是晚年,她依旧不忘弘扬中国武术,令人敬佩。

莫桂兰虽然把国术馆和宝芝林经营得很好,但是她的一生却过得很朴素,她一生最喜欢的两件事情就是练习武术和行侠仗义。

0 阅读:82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