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袁世凯正试穿龙袍,出身青楼的小妾噗嗤一声笑了,袁世凯问:“笑什么?你

品古观今吖 2025-05-09 11:01:37

1915年,袁世凯正试穿龙袍,出身青楼的小妾噗嗤一声笑了,袁世凯问:“笑什么?你一个婊子还想当皇后?”小妾立刻回怼:“你一个流氓还想当皇帝?”没想到袁世凯一点都不恼,反而被逗得哈哈大笑。

敢对袁世凯说这话的可不是一般女子,她就是袁世凯最宠爱的姨太太沈玉英。

袁世凯不但力排众议,让沈玉英一进门就成为大姨太,还命令自己30多个子女都唤她“亲妈”。

为了弥补沈玉英无法生育的遗憾,袁世凯还把三姨太生的儿子袁克文,过继给了她。

即便沈玉英管理后院的手段严酷,毒打三姨太致使其腿残,袁世凯也给予纵容。

沈玉英虽然是个妾室,但是比正牌太太于氏还要威风。

沈玉英到底是何许人也?让袁世凯对她如此宠爱?

这还要从她的经历说起。

沈玉英曾是苏州城内的一个名妓,后前往上海。那个时代的名妓一般都是很有才情的,她们从小就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便在招待达官贵人时,能与他们有共同语言。

当时有很多达官贵人愿意为沈玉英赎身,可是都被她拒绝了,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叫袁世凯的人。

那时候的袁世凯,已经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都名落孙山,一怒之下,他决定弃文从武,想要到外面闯出个名堂。

于是他来到了上海,并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沈玉英。

在青楼里时间久了,沈玉英自然是阅人无数,和袁世凯熟悉之后,她了解到目前的袁世凯是一个只是失意却有远大抱负的人,她笃定他会出人头地,在心里默默认定了他。

为了和袁世凯在一起,沈玉英多日不肯接客。

袁世凯最落魄时,一分钱都没有,吃喝住行完全靠沈玉英资助,对此,沈玉英毫无怨言。

可是老鸨知道后,十分生气,她把袁世凯臭骂一顿,要赶他走。

这时沈玉英挺身而出,对老鸨说道:“袁爷天生出将入相的命,你们也配说,就是秦琼还有卖马的时候,杨志也有卖刀的时候。”

沈玉英和老鸨理论完后,把多年积蓄拿出来送给袁世凯,鼓励袁世凯不要气馁,拿着这些钱去京师谋取个功名,以不负自己的远大志向。

听了沈玉英的鼓励和劝说,袁世凯决定不再就此沉沦下去,而是选择弃笔从戎,北上投靠父亲的生年好友、淮军将领吴长庆。

临走之前,袁世凯答应沈玉英如果有一天自己发达了,就是踏破万水千山也要找到她。

袁世凯走后,沈玉英为自己赎了身,找了个清净的地方,从此洗净铅华,一心等着袁世凯回来接自己。

后来袁世凯发达之后,他又来到当年沈玉英所在的青楼找她,准备为她赎身,可是有人告诉他说:“自打您一离开这儿啊,她就搬到乡下去了。真想不到,这世间还有这么有情有义的婊子!”

袁世凯听了之后很是惊讶,这女人真是信守承诺,真把自己赎出去了。

走前,他对身边的人道:“从今往后,别再叫沈姑娘婊子了。”

后来,袁世凯有派人四处寻找沈玉英,找到之后立刻把她接到府上当了大姨太。

因为当时袁世凯已经有了发妻于氏了。

可是于氏因说错一句话,就被袁世凯冷落了后半生。

那天晚上,于氏倒好热水,伺候袁世凯洗脚,然后自己解衣净身。袁世凯看到于氏从腰间解下一条乡土气很浓的大红绣花缎子裤袋,突然想起了自己曾招惹过的一个烟花女子,便和于氏开玩笑:“看你打扮的样子,活像个马班子。”

“马班子”是袁世凯项城一带的方言,妓女的意思。

于氏听得这话,很是不悦,狠狠地反唇相讥:“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

于氏说她有姥姥家,也就是说她有娘家,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一句“我有姥姥家”,惹怒了袁世凯。

袁世凯的生母是姨太太,他最听不得谁在他耳边提正房偏房的,所以从此以后,于氏就被打进了“冷宫”。

袁世凯眼里没有了于氏,沈玉英对他又特别的帮助,所以袁世凯对沈玉英是宠爱有加。

沈玉英跟着袁世凯没多久,就有了身孕,但是不久她就生了一场差点要命的大病,通过调养,身体好多了,可是孩子也没了。

而且那场病后,沈玉英丧失了生育能力。

但是袁世凯并不嫌弃沈氏,毕竟他们曾经患难过。

袁世凯答应沈氏,之后再娶妾室,不管是哪个,她所生的第一个孩子都要交与沈氏抚养,作为自己的孩子。

他没有食言,后来三姨太金氏生子袁克文,就过继给了沈玉英。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袁家里里外外家事都是沈氏在打理,尤其是对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的管教。

沈氏常常打骂二、三、四姨太太,罚她们跪砖头是常有的事,为了不让她们有躲闪的可能,还曾把她们绑在桌子腿上毒打。三姨太太金氏左腿残疾,就是拜大姨太太沈氏的“家规管教”所赐。

对于沈玉英管教其他姨太太,袁世凯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后来袁世凯死后,沈玉英一直居住在天津大营门的袁家大院,直到去世。

沈玉英对袁世凯的有情有义,让她在成为姨太太的人生里享尽了荣华富贵和在袁家享有的地位。

从袁世凯答应沈玉英自己发达后一定回来接她这样的行为来看,袁世凯也是知恩图报,信守诺言之人。

人无信不立,有情有义才会受人爱戴。

人的一生只有做到有情有义,脚踏实地,才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0 阅读:1232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