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戴望舒当众甩了相恋8年的未婚妻一个耳光,然后他绝情地走了。后来他高兴

品古观今吖 2025-05-10 10:38:03

1935年,戴望舒当众甩了相恋8年的未婚妻一个耳光,然后他绝情地走了。后来他高兴的迎娶另一个女人,可没想到这段婚姻还没5年就结束了。之后,戴望舒又和一个16岁的抄写员结婚,没想到她在婚内却爱上了另一个男人,还和他“私奔”了。

1905年,戴望舒出生在浙江余杭,父亲戴修甫是一个银行职员,很重视教育。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戴望舒来到好友施蛰存家中避难,他们共同创办《文学工场》。

这期间,戴望舒认识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她受哥哥施蛰存的影响,也很喜爱文学,经常和他们一起讨论文学,并帮忙抄写稿子。

当时18岁的施绛年活泼开朗,是个阳光般的少女,与戴望舒的性格完全不同。从这时起戴望舒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个比他小5岁的妹妹。

如果说这段感情给戴望舒带来了某种好处,那就是让他的创作力大增,写出了不少不朽之作,譬如《我的记忆》,譬如《雨巷》。

只可惜,郎有情妾无意,不论戴望舒如何追求,施绛年就是不为所动,年轻貌美的她看不上满脸麻子的戴望舒。(戴望舒幼时得过天花,虽有幸活了下来,却留下了满脸麻痕)

施绛年的冷静自持和对戴望舒的若即若离,并没有让戴望舒放弃,反而让他把一封又一封的情书递到了施绛年的手里。

1928年,偏执的戴望舒用跳楼自s来威胁施绛年。无奈之下,施绛年只能同意和他交往。

1931年,戴望舒与施绛年订婚。为了离开自己不爱的人,施绛年提出,让戴望舒出国深造。此时的戴望舒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故他对心上人自然是百依百顺。没过多久,便真的出国了。而此时的施绛年,早已爱上他人。

但他没想到,他刚一出国施绛年便和她的情人结婚了。在国外的几年,戴望舒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身边的朋友忍不住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心爱的姑娘已经嫁给他人了。

戴望舒回到国内,得到了传言被证实的时候,气得戴望舒狠狠打了施绛年一个耳光,就此两人分道扬镳。

在戴望舒最失落、最难堪的时候,他的生命中再一次走进了一个女人。

失恋后的戴望舒住在了刘呐鸥在江湾公园的公寓,后来他的好友穆时英请他吃饭喝酒,穆时英欣赏戴望舒的才情,有意将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给戴望舒。他说:“施蛰的妹妹有什么好看的,我妹妹比她漂亮多了。”

穆丽娟比戴望舒小12岁。

1935年,戴望舒委托朋友向穆丽娟的母亲提亲,1936年戴望舒与穆丽娟的婚礼在上海举行,两个人在上海居住之后,沉浸在甜蜜与幸福之中,戴望舒还翻译了西班牙小说《堂吉诃德》,两年后他们的孩子就出生了。

相处的时间久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慢慢多了,每一次争执过后,戴望舒的心中便会浮现施绛年那灵动可爱的模样,再看看身边这位"仇人",心中更是郁闷。

越是想起施绛年,便越不懂如何疼爱穆丽娟,渐渐地戴望舒开始逃避与穆丽娟讲话,只顾着写作、阅读。外人看他们夫妻俩相敬如宾,实际上是相敬如"冰"。

这样的日子过得单调又无聊,饱受煎熬的穆丽娟曾经和戴望舒说:"你再压迫我,我就和你离婚。"

但戴望舒总是不以为意,只以为这是妻子的玩笑话。

1940年,穆丽娟的哥哥穆时英被刺身亡,戴望舒因为立场原因,不允许穆丽娟回去奔丧。

同一年的冬天,穆丽娟的母亲去世了,家中发来报丧的电报,却被戴望舒私自扣下了。那时还被蒙在鼓里的穆丽娟出门赴宴,穿着大红旗袍,有人嘲讽她“热孝还穿得如此喜庆”。

知道真相的穆丽娟一气之下带着女儿返回了上海,随后提出离婚。

而返回上海的穆丽娟,当时已经和一个姓朱的大学生在一起,之后被戴望舒劝说后离开穆丽娟。再之后,穆丽娟和戴望舒的好友周黎庵产生情愫。

1943年,两人结束了五年的婚姻

跟穆丽娟分开一年多后,38岁的戴望舒与同在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相识,并很快进入热恋,那一年杨静才17岁。

杨静的父母得知戴望舒过往的婚姻生活,对这桩婚事竭力反对,但杨静铁了心要嫁给比自己年长21岁的戴望舒。

年龄的差距,性格的差异,加上彼此间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很快就出现了感情上的裂痕,吵架更是家常便饭。

1948年,杨静和一个姓蔡的好上了,并主动提出了离婚。戴望舒仍是苦苦挽留,不肯在离婚书上签字,杨静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与姓蔡的跑了。

从此之后,戴望舒不再相信爱情,说了句“S了,这次一定S了。”

后来为了让自己的哮喘病尽快康复,用药过多而去世,时年45岁。

婚姻的经营绝对不只是浪漫能搞定的,特别是这种只会空喊浪漫口号的诗人。

戴望舒的爱情是又疏松又密集,爱的时候,压迫地对方喘不过气来,得到后,对爱人又疏于陪伴,令她们心灰意冷。

卞之琳曾经说过:戴望舒年纪轻轻便悍然离世,旧的社会制度让他没能把才华发挥到最大,眼见着新社会要出现了,戴望舒却走了。

他的爱情也同样如此,总是时机未到人到了,时机到了人走了。他就像一个追爱的人,一路追随,一路错过,始终无法拥有。

0 阅读:56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