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情人杨翠喜问弘一法师李叔同:“你为何从来不碰我的身体,我虽是优伶,但还是

趣叭叭呀 2025-05-10 10:28:04

有一天,情人杨翠喜问弘一法师李叔同:“你为何从来不碰我的身体,我虽是优伶,但还是处子之身,你这般待我,却为何从来不碰我。”然而李叔同将她轻轻揽在怀里说:“你与众不同,所以不能以庸俗之礼待你,大爱不在体,而在神。”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祖上是朝廷大员,父亲是天津巨富。他的母亲是父亲的三姨太,19岁岁生下他时,父亲已经68岁,按照规矩,母亲生下他之后把他送给了正室抚养。

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人对他的教育都十分上心,从小就给他请当地最有名的名士先生,给他教诗词歌赋、书法等。

不过5岁那年,李叔同的父亲去世,晚清重臣李鸿章甚至登门祭拜,还为丧仪“点主”。

父亲去世后,李家由哥哥李文熙当家。

由于母亲是妾室,只能小心翼翼地看着其他三房太太的脸色行事,而且还要在族人的鄙视和责难中求生存。母亲在家中的卑微地位和她饱含深意的养育,李叔同从小就看在眼里。

15岁时,对于从小学习四书五经,对于有自己见解的李叔同来说,实在是枯燥无味,所以他喜欢去剧院听音乐。这个年少轻狂的少年在剧场遇见了他的初恋——杨翠喜。

杨翠喜是艺名,她原姓陈,小名二妞儿,是直隶通州人。由于家贫,自幼便被卖给了杨姓乐师,并改名“杨翠喜”,自此后在其调教下学习曲艺。

自从见了第一次见了杨翠喜之后,李叔同就日日前来报到,只为见杨翠喜一面。

久而久之,李叔同的心思被天仙园上下都看透了,杨翠喜自然也是知道的。

她向主事妈妈打听这位看起来富贵的少年郎,得知了他的家世,还知道他是一位有名的才子,在音律、诗书、画作方面都十分擅长。

没读过书的杨翠喜,对十分有才华的李叔同自然格外仰慕,之后每次上台都会和李叔同眉目传情。

而李叔同似乎也心领神会,于是每日散戏之后,他便耐心地等在天仙楼门口,提着灯笼要送杨翠喜回家。

一次,演出结束,杨翠喜对着李叔同问:“你为何从不碰我,我虽优伶,却也干净……”还没等她说完,李叔同一把将她抱住,私定终身。

虽然两颗年轻的心炙热缠绵,但豪门贵公子终究不能娶一个戏子,于是母亲便开始着手替他物色妻子。

母亲选中的是一个茶商的女儿——俞氏。俞氏比李叔同大两岁,脸庞圆润白净、不艳丽也不平庸,刚好适度,神情温和恬静,看起来十分合眼缘,非常像年轻时的自己。母亲很喜欢她,但是李叔同却不愿意。

二哥为了让李叔同答应这门婚事,提出可以拿出30万钱,在婚后支持他自立门户。母亲听了非常高兴,因为这些年她在李家过得太压抑,离开这里,就能扬眉吐气地过点自己的随心小日子。

李叔同深知母亲的心意,而他又是个顶孝顺的人,所以他为了王氏,答应迎娶那未见过一眼的妻子俞氏。

婚后第二年,李叔同便想到上海去长长见识,于是带着母亲和俞氏就离开了天津大宅,租住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座二层小洋楼里。

后来母亲去世后,李叔同心情一度低落,而妻子俞氏只会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除了抚育2个幼子,操持好家务,她和丈夫共处时依旧没有共同语言。

尽管李叔同感激妻子对母亲所尽的一切孝道,但他内心始终无法真正对俞氏产生爱意。

恰好当时南洋公学限制学生阅读自由,激起学生的愤怒,蔡元培先生站在学生一边据理力争,但无效果,于是带领学生和积极教师毅然离开南洋公学。

为了缓解失去母亲的悲痛,离开学校后的李叔同东渡到了日本。

在日本,李叔同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之后两人结婚。

婚后没多久,李叔同在日本的学业就要结束了,所以夫妻二人回到国内。两人一直居住在上海。

本以为李叔同自己选择的这段婚姻能够长久,但没有想到还会有意外发生。

有一天在与好友聊天之时,一句“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当和尚挺好”点亮了李叔同心中的想法。于是他在杭州虎跑定慧寺中断食20天。

三年之后,他不顾春山淑子和俞氏的挽留,不顾亲朋好友的劝告,只身一人前往定慧寺。在寺中,他剃发出家,化身成为弘一法师。

面对无数人的争议,他只是低头诵佛,一座山门,却隔出了两个世界。

日本妻子劝不回李叔同,她伤心地走了。

俞氏也平静地接受了现实,李叔同的二哥让她去寺院寻丈夫回来,她淡淡地说一一

“ 我们不去,因为他是不回来的。”

遁入空门,不念红尘,李叔同自出家后,潜心f法,创作了不少为人称赞的著作,虽然世人对他的选择不甚理解,但他的学识文采却并没有变。

在青灯古佛下所创的f法,一直流传至今。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法师走完了他不寻常的人生。

前半生风花雪月,交友宴饮,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文化和艺术,是举世瞩目的天才;后半生尝尽人间悲欢,笃志苦修,成德高望重的高僧。

从才子到佛门高僧,李叔同的一生无疑是传奇的,遁入空门,不念红尘的他又是令人感到心酸悲哀的。

或许世人对于李叔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无论怎样,都无法否认他的才学品识,他所留下的一首首著作为世人传颂,李叔同的才华是理应得到敬佩与尊重的。

0 阅读:61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