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最中意的儿媳妇”,李嘉诚高度评价一豪门千金,她却不当豪门阔太,远赴新疆种棉花26年,占地10万亩,敢和美国叫板! 1996年的夏天,香港来的富家千金脱掉名牌套装换上工装裤,在喀什的棉田里一待就是大半个月。她身后跟着十几个满头大汗的工程师,手里攥着刚从美国空运来的土壤检测仪。 杨元龙躺在香港养和医院的病床上,望着大女儿递过来的财务报表直叹气。这位"香港纺织大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亲手创立的溢达集团会陷入订单流失、设备老化的困境。更想不到的是,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大的闺女,真敢接下这个烂摊子。 杨敏德在哈佛读书时主修供应链管理,华尔街的工作经历让她对传统制造业的弊端看得透彻。 1995年刚接手公司,她就发现仓库里堆着三个月前的生产计划表,财务部的算盘珠子都磨得发亮。最要命的是那些跟着父亲打江山的元老,开会时不是喝茶就是打哈欠,说的最多的话是"当年你爸可不是这么干的"。 改革来得比想象中更猛,杨敏德把董事会会议室搬到生产车间,要求每个高管必须会操作缝纫机。她从麻省理工请来教授改造生产线,把香港总部三分之一的座位留给应届毕业生。有老员工在洗手间抹眼泪:"大小姐这是要把老爷子的心血全拆了啊。"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新疆。那会儿香港制衣厂都忙着往东南亚搬迁,杨敏德却带着地质勘探队往西北跑。 在喀什郊外的棉田里,她发现当地农民把上好的长绒棉和普通棉花混着卖——不是不会种,是怕卖不出好价钱。更让她震惊的是收购现场,棉农们攥着皱巴巴的欠条说:"去年那家广东厂子还欠着三万块呢。" 回到乌鲁木齐的招待所,杨敏德连夜给财务总监打电话:"明天开始,所有收购款用现金结算。"这个决定让会计们愁白了头——每天要从银行押运上百万现钞,光是买保险箱就花了二十万。但效果立竿见影,不到半个月,喀什周边六个县的棉农排着队往溢达的仓库送棉花。 2003年非典期间,别的厂子都在裁员减产,杨敏德反而扩建了吐鲁番的纺纱车间。 她赌对了,疫情过后欧美订单像雪片般飞来,溢达的纯棉衬衫摆进了纽约第五大道的橱窗。工人们私底下都管她叫"棉花公主",这个外号后来被《福布斯》杂志印在了封面上。 好日子没过几年,麻烦又找上门。2020年美国政府突然发难,说新疆棉田里存在"强迫劳动"。杨敏德正在佛山看新生产线,接到电话冷笑一声:"让他们派人来数数我们给棉农发的年终奖。"转头就把准备出口的十万件衬衫贴上"新疆长绒棉"标签,摆在自家网店三天卖了个精光。 如今站在昌吉的观景台上,67岁的杨敏德指着望不到边的棉田说:"这里埋着我父亲半辈子的念想。"她说的念想是指杨元龙当年想做却没能实现的纯棉免烫衬衫。现在这种衬衫在"十如仕"专卖店卖488元一件,用的正是新疆日照超过2800小时的特级棉。 从香港半山的豪宅到新疆的棉花地,杨敏德走了26年。这期间她离过婚,和华尔街的老同学打过官司,被美国制裁过五次。但在喀什的棉花加工厂里,工人们至今记得那个画面——香港来的女老板和维吾尔族大姐坐在田埂上啃馕饼,手里攥着的棉花比天上的云还白。 信息来源: 杨敏德早年求学经历与职业选择 新疆棉花产业布局初期情况 溢达集团应对美国制裁措施 李嘉诚对杨敏德的评价 新疆棉花种植技术革新 杨敏德个人生活及社会评价 新疆棉花品质及市场推广
美财长宣称中美谈判已收获实质性成果。这届美国政府官员实在厚颜无耻,而如何处理六月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