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36万雪花白银被翻了出来,乾隆得知后哈哈大笑: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5-10 09:22:24

1750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36万雪花白银被翻了出来,乾隆得知后哈哈大笑:“好一个文官清流,好一个肱骨大臣,实乃国之蛀虫也!”可当乾隆查看记录后,脸色铁青异常难看,又灰溜溜派人将东西全部退了回去……   要说这张廷玉可不是普通人,康熙爷在位那会儿就中了进士,后来跟着雍正爷干了13年,天天陪着皇帝批奏折到三更天。   雍正爷临死前还特地下旨,说这老头将来死了得进太庙吃香火——这可是清朝开国以来头一份给汉人臣子的荣耀。   乾隆爷刚登基那会儿,对张廷玉还算客气,可日子久了就变了味儿,皇帝觉着这老臣仗着伺候过先帝,成天摆老资格。   最要命的是前年冬天,张廷玉腿脚不利索跪着谢恩慢了些,乾隆爷当场就摔了茶碗。打那以后,皇帝看这老头是横竖不顺眼。   这回抄家的阵仗闹得满城风雨,官兵们把张家翻了个底朝天,连灶台底下都拿铁锹撬开看。   结果从地窖里扒拉出三十六个大木箱子,打开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数了数足有三十六万两。这还不算那些个前朝字画、和田玉雕件,摞起来能堆满半间屋子。   消息传到养心殿,乾隆爷乐得直拍大腿:“都说张廷玉是清官,敢情是装模作样!”可等内务府把账本呈上来,皇帝的脸就跟抹了锅底灰似的。   原来这些银子都是康熙、雍正两朝皇帝赏的,每笔都有档可查。那些个古董字画,不是先帝赐的就是同僚送的寿礼,连张廷玉七十大寿时乾隆自己赏的翡翠白菜都在里头摆着。   最让乾隆下不来台的是,抄家官兵把雍正爷亲笔写的“忠勤懋著”匾额都给拆了。这匾额是雍正八年张廷玉老娘过世时,皇帝特赐给他在家守孝时挂的。如今被当作赃物抬进宫,等于打了先皇的脸面。   内务府总管和珅他爹常保当时在场,后来跟儿子念叨:“我活了大半辈子,头回见皇上急得在养心殿转磨。最后没法子,只能连夜派人把东西原样送回去,还专门派了八个太监抬那匾额。”   这事儿闹腾完,乾隆爷虽然恢复了张廷玉进太庙的资格,可心里终究扎了根刺。   第二年,张廷玉在老家桐城咽了气,消息传到京城,皇帝捏着奏折发了半天呆,最后叹了口气,吩咐按最高规格办丧事。   要说这张廷玉也是真不会来事,雍正爷当年赏他当户部尚书,他非要把俸禄捐出来修黄河堤坝。   乾隆爷刚登基那会儿赏他黄马褂,他转手就供在祠堂里再没穿过。这么个较真的人,家里存着先皇赏的银子不敢花,倒成了别人眼里的把柄。   后来史官查档案才发现,张廷玉每年领的养廉银都拿去在老家办义学了,他老家桐城到现在还有座“张文和书院”,就是拿那些银子盖的。当年抄家翻出来的银子,真要算起来,还抵不上他二十年的正经俸禄。   最让人唏嘘的是,张廷玉临死前把儿孙叫到床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一生最对不住的,就是雍正爷赐的那块匾。”   这话传到京城,连素来讨厌他的和珅都摇头:“读书人死脑筋,到这时候还惦记块木头牌子。”

0 阅读:319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