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有领导到新疆鄯善视察,研究所盛情邀请大家品尝新品种瓜,一名女研究员千叮咛万嘱咐,品尝瓜时,千万不能丢掉瓜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吴明珠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后,她原本可以选择留在繁华的大城市,从事安稳的科研工作,但她选择了与常人不同的道路,她心中始终怀抱着一个科学家的梦想,决心投身于更为艰难、但充满挑战的研究工作。 吴明珠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主动请缨前往新疆工作,开始了她与甜瓜的深厚缘分。 初到新疆的吴明珠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这里的环境与她的家乡截然不同,干旱、炎热、沙尘暴常常突如其来,刚开始的生活对她来说无疑是艰难的。新疆的高温、粗糙的住宿条件、与家乡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都让吴明珠感到不适应。 可她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信,只有深入到这片土地上,才能完成自己心中的科研理想,她渐渐学会了当地的语言,适应了当地的食物,成为了当地人眼中的“阿依木汗”,即“月亮姑娘”,逐步融入到这片荒凉却充满生命力的戈壁滩。 吴明珠的科研道路并不平坦,尤其是瓜类育种的研究,既复杂又困难,为了更好地研究新疆的瓜类资源,她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走遍了新疆的300多个生产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 在那片辽阔的戈壁滩上,她步行数十公里、顶着烈日风沙,逐一考察各个瓜田,收集了大量的地方瓜种资源,她建立了详细的甜瓜品种档案,这些档案不仅为她后期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也为新疆瓜类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着坚韧的科研精神,吴明珠逐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她的带领下,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了多个新品种,其中以“红心脆”和“蜜瓜皇后”最为著名。 吴明珠将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融入到新品种的培育中,使这些品种不仅口感甜美、品质优良,而且抗病性强、产量高,她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新疆农业的进步,也使中国的甜瓜种植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她的科研成就获得了各界的广泛认可,但她却从未因个人荣誉而自满,1984年,吴明珠在一次领导视察中,因一位领导不小心将瓜皮随意丢弃,她当场急得翻找起来。 为了保护科研成果,她几乎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试验品种的纯正,这种对科研一丝不苟的态度,正是她一生追求卓越的写照,她深知,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科研者的心血,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来自无数次的坚持与付出。 吴明珠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她还是一位极为敬业的导师,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人才投身到甜瓜育种的研究中,她将自己的科研理念和技术传承给了下一代。 在她的指导下,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为中国农业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也在自己的一生中,见证了中国瓜类产业从起步到崛起的整个过程。 吴明珠并未因为成就而停下脚步,在她的晚年,尽管阿尔茨海默症逐渐侵蚀她的记忆,但她依旧保持着对科研的热爱。 即使在病重时,她依旧能够凭借记忆辨认出新培育的甜瓜品种,并且发出兴奋的感叹,她的孩子们常带着她回到试验田,让她重温那些曾经为之奋斗的日子,虽然她的记忆模糊,但她对甜瓜的热爱与坚持始终未变。 吴明珠的一生,充满了与甜瓜的深厚情缘,从最初的艰苦调研到后期的技术创新,从科研的实验田到家庭的温暖,她始终坚守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为国家的农业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她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正是有了吴明珠这样的科学家,今天我们才能在各地的超市里品尝到甜美的西瓜和蜜瓜,享受着她一生奋斗的成果。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国科农研院——【国科人物志】吴明珠院士:新疆哈密瓜因她而丰富多彩!
院士终身制取消,改革引关注
【111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