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7岁的“越剧皇后”筱丹桂,在朋友家中服下一整瓶“来沙尔”,躺在床上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5-09 09:45:45

1947年,27岁的“越剧皇后”筱丹桂,在朋友家中服下一整瓶“来沙尔”,躺在床上等待死去。随即又猛地睁开眼,咬破手指头,在床架写下鲜红的8个字。当朋友赶来时,床上的字还没干透,筱丹桂却已离去…… ​ ​1940年代,越剧在上海深受大众喜爱,曾经流传着一句话,“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三花”即上海早期越剧名角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一娟”即姚水娟,“桂”便是筱丹桂,可以说她红极一时。 ​ ​1920年,筱丹桂出生于浙江江嵊县,原名钱春凤,她有个哥哥伯权、妹妹琼韵。原本应该是幸福的一大家子,可是不幸的是她父母早亡,留下几个孩子孤苦无依。 ​ 为了活下去,​她曾经当过别人的童养媳,后来又被好心人领了回家。 ​ ​11岁那年,筱丹桂在好心人的带领下进入高升舞台学艺,过着四处漂泊的艺人生活。

不过高升舞台规矩十分严格,老板与学生之间定下生老病死不负责任的约定。科班内的规矩严格,一个人犯了错,全部学生都得下跪,这种惩罚方式叫做“满堂红”。

有一次惩罚完毕,其他人起身离去,只有筱丹桂却长跪不起,并用剪刀把一缕头发剪下来以示自己冤枉。

不过,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筱丹桂的倔强性格。

由于她聪明好学,三年后,筱丹桂就在演出中即挂得头牌,她在《贵妃醉酒》中,用嘴衔起酒杯翻身倒下,以此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后来​越剧进入兴盛时期,高升班遂以筱丹桂的技艺为号召,于1939年来上海演出。

在浙东大戏院登台首次演出,筱丹桂就一炮而红。后又在卡德、恩派亚、天宫等戏院演出,与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并称“越剧五大名伶”。

或许,筱丹桂就这样唱下去,她的前途和未来肯定是一片光明的。然而,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41年,筱丹桂被一个叫张春帆的人以流氓手段强行占有,并把她严密控制在手中。

张春帆也是浙江嵊县人,1906年生于崇仁镇。1930年,他来到上海,当过织造厂工人和绸缎厂职员。

1937年开始涉足越剧,担任领班。他勾结上海黑恶势力,操控艺人,成为越剧界的戏霸。他利用手段将已经离开上海的筱丹桂戏班请回上海。

在张春帆的控制下,筱丹桂所在的戏剧团一度上演了庸俗色情的剧目,如《马寡妇开店》和《潘金莲》等。

而且张春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竭力追求筱丹桂,最终与他同居,筱丹桂的厄运自此开始。

因为同居后,筱丹桂才发现张春帆已有妻子,而且还有六个孩子。

此时的筱丹桂追悔莫及,可是木已成舟。再加上张春帆与黑恶势力勾结,筱丹桂也不敢得罪她,只好硬着头皮和他继续过下去。

两三年间,筱丹桂所在的剧院为张春帆带来巨大的财富,他接连买下几座戏院,供剧团演出,获得了很大利益。

为了维持卖座力,对外他们以表叔、表侄女相称。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不长,他们同居的事实便已成了上海越剧界公开的秘密。

张春帆俨然把筱丹桂当成了自己的摇钱树,而且他的控制欲望极强,要求严苛,他禁止筱丹桂出外应酬交际,有一点不如他的意,就对筱丹桂破口大骂。

对筱丹桂来说,这样的事情就是家常便饭。

筱丹桂曾说:“许多人说我们唱戏的都是快乐的,哪里知道我们内心的苦闷呢?”

1947年,在新剧《秦淮月》的排练中,筱丹桂认识了这部戏的导演冷山,也就是在这时,她的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转折。

筱丹桂因有拍电影成为明星的想法,因此常向冷山请教。

10月7日下午5时,筱丹桂与冷山一同到大华戏院看电影,并在愚园路一带散步,晚11点左右回家。

可是就是这样一场导演与演员的正常交往,却因张春帆醋意大发而掀起轩然大波。

筱丹桂回到家后,张春帆对她一番质问,然而他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回答,最终他不但抬手打了筱丹桂,还不许她睡觉,一直审问折磨至次日上午10点左右。

而且张春帆还找到导演冷山对质,过程中他打了冷山两记耳光,还让他跪下发誓他们没有不清白的关系。

这件事之后,筱丹桂受了刺激,任凭朋友怎么开导都无济于事。

13日那天下午,筱到了朋友魏美英家里,她知道魏的小孩足部有湿气,家里藏有来沙尔。

于是她把魏支出去后,她把一瓶来沙尔吃下。在魏的房内,她用手指甲在绸缎被面上刻上“做人难,人难做,死了”八个字,然后回到自己房内,提笔想写遗书,但药性已然发作,仅写下“春帆你我”四字。

等朋友发现把她送到医院抢救,可是却没有用,就这样,年轻27岁的筱丹桂就香消玉殒了。

筱丹桂梓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中华民国的悲剧。

她的离去既是越剧界的损失,也折射出民国妇女的不幸,更反映了时代的局限和社会的悲剧。

在长期遭受封建思想观念禁锢的广大民众中,传统观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从而揭示出:要想真正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必须改变社会制度。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