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春晚前夕,何庆魁的妻子张艳茹哭着对高秀敏说:“秀敏,老何跟你这么多年了,你把他还给我吧,我离不开老何!”
高秀敏说:“艳茹姐,我也离不开老何,老何也离不开我呀…”
高秀敏1959年出生于吉林省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她就能唱会跳,天生一副好嗓子,因为不爱学习,父母便把15岁的高秀敏送到了民间团体唱二人转。
1977年,18岁的高秀敏看到市区炼油厂宣传队招演员,就去报名参加了,凭借一首《绣金匾》直接被厂长认可,正式进厂。
1978年,19岁的高秀敏早早的结婚生子,婚后,高秀敏考进了扶余市民间艺术团。在这里,高秀敏经过了正规的培训。
培训后,她开始跟着剧团下乡唱戏,一来二去就成了“小郭兰英”,一年后由于出色的表现,被提升为副团长。
高秀敏15岁时在民间团体认识了何庆魁,那时候何庆魁不光唢呐吹的好,还特别会编段子。在高秀敏进入扶余市艺术团后,再见何庆魁却是在一个菜市场上。
那时,何庆魁从松花江打来的鱼,拿到市场上卖,养活一家老小。两人见面非常开心,高秀敏非常同情何大哥,就把他的鱼全部买了下来,当做单位福利分给了剧团职工。
后来,高秀敏为了帮扶何庆魁,就对他说:“何大哥,你写剧本写的那么好,就帮我们剧团也写一个吧,我们给你200块钱的演出费。”
何庆魁一听喜出望外,专心在家潜心写作。为高秀敏量身定做了一个二人转剧本《两个戒指》,结果演出效果出奇的好,受到观众的一众好评。
从此,两人开始了长期合作,关系也是暧昧不清,但两人都是有妇之夫(妇)。
1992年,高秀敏在扶余市小有名气之后,便想着走出扶余,于是回家和丈夫做工作,没想到丈夫不同意。高秀敏一气之下,决定离婚。
离婚后,高秀敏带着何庆魁给她写的小品《包袱》,参加了全国小品大赛,获得了金奖。小有名气后,赵本山找上了他们,提出合作。
从此,高秀敏、范伟、赵本山三人成了春晚“铁三角”,何庆魁成了金牌编剧。
每当何庆魁为剧本抓耳挠腮的时候,高秀敏都会站在他的身旁。日久天长,何庆魁与高秀敏的感情越来越好,以至于观众都以为他俩是一对。
直到有一天,高秀敏喝多了,对何庆魁的妻子张艳茹说:“嫂子,你就把大哥让给我吧…”
张艳茹听后心如刀绞,她不想离婚,自己带着三个孩子根本无法生存,但高秀敏又成就了何庆魁,她对高秀敏也恨不起来,只能默默咽下所有的委屈。
1995年,张艳茹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何庆魁却又哭着说:“艳茹,我对不起你,我爱朱敏,她浑身是戏,她帮我成功了,我离不开她。
但你善良,通情达理,跟着我受了那么多苦,我没能给你什么,不能连婚姻也夺走哇!我永远不和你离婚。”
从那以后,张艳茹再也没有提过离婚。
1997年春晚前夕,张艳茹哭着对高秀敏说:“秀敏,老和跟你这么多年了,你把他还给我吧,我离不开老何!”
高秀敏说:“艳茹姐,我也离不开老何,现在,我和老何事业正在上升,老何也离不开我呀…”
做在一旁的何庆魁一言不发。
就这样,三人过起了日子,还都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何庆魁的儿子还曾与高秀敏扮演过母子,而高秀敏的女儿也和何庆魁亲如父女。
这样畸形的关系,一直持续到2005年高秀敏突发心脏病离世才结束。
这年,何庆魁接连受挫,先是大儿子何树春发生了严重的车祸身亡,在家处理后事的第九天,又接到了高秀敏去世的噩耗。
短短十天,何庆魁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痛苦可想而知。就在此时,张艳茹站了出来,她让二儿子去给高秀敏披麻戴孝,气度绝非一般女人可比。
高秀敏去世后,留下了7套房产和百万财产,可何庆魁却一份也没要,都留给了高秀敏的女儿,转身又回到了张艳茹的身边,搭伙过日子。
然而,没了高秀敏的何庆魁也仿佛江郎才尽了,再也没能创作出好作品,仿佛他就是为高秀敏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