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马季打师父侯宝林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有人问侯宝林真假,侯宝林说:“别问这个了

娱乐吃瓜蜀黍 2025-05-10 09:34:46

当年,马季打师父侯宝林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有人问侯宝林真假,侯宝林说:“别问这个了,旧社会徒弟打师父有的是。”

马季却说:“我从来没有打过侯先生,而且我一直认为侯先生是我的老师。”

1954年年初,北京市举行工人业余曲艺观摩汇演。新华书店工人马树槐(马季)出演了相声《找对象》,获得评委一致好评。

随后,马树槐代表出版印刷系统选拔,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当时总工会非常看重这个节目,并请来了刘宝瑞和郭全宝,对他进行指导。

结果,马树槐不负众望获得了一等奖,北京代表团完胜天津代表团。当时候宝林看完马树槐的表演后,直接说了一句:“我可找着学生了。”

1956年,马树槐正式调到中央广播说唱团,成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当时中广说唱团相声领域的四大名师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对马树槐都非常喜欢。

几人对马树槐说:“你跟着我们学相声吧!”

马树槐听后,欣喜若狂。毕竟四位都是相声名家,跟着他们学习将来必定会有出息。之后中广说唱团领导也决定,让四人一起培养马树槐。

侯宝林担任他的责任老师,也就是师父,侯宝林觉得马树槐这个名字太绕口,便用《牡鹅少年马季》中主角的名字为他起了艺名马季。

虽然侯宝林是马季的责任老师,但并没有真正传授给马季传统相声,唯第一段《卖布头》还是马季从录音机里听侯宝林的录音学来的。

而且侯宝林知道后还非常不高兴,警告马季:“以后不要这么大胆,听了录音就敢上台表演传统活。”

随后还对徒弟们说:“你们尽量走新相声的路子,你们创作,我来负责润色和修改。”

在传统节目方面侯宝林给了马季几个文本,但不准他擅自演出。反而是刘宝瑞教了马季很多传统活,其中周总理最喜欢的《豆腐堂会》,就是刘宝瑞教给马季的。

后来马季去天津找到闫笑儒学的《卖布头》,不仅如此,闫先生还把《卖布头》的所有版本垫话都教给了马季,连口气节奏这种只有拜师才能教的也都倾囊而授。

但是随着国内运动浪潮越来越高涨,传统一度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而很多老艺人也成为斗争的对象,刘宝瑞先生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

侯宝林和马季也未能幸免,侯宝林也一度成为批评的重点,马季作为“先锋”站在现场的第一排。批评现场,侯宝林被问话:

“侯宝林,你是不是写过《寸步难行》,在相声里怎样怎样?”

侯宝林:“我没有,那是马季写的。”

于是马季被批评教育一番,然后又接着说到相声《画像》、《西方音乐》,而侯宝林统统推到了马季身上,就这样,批斗对象由侯宝林转移到马季这里。

据说反反复复4次之后,马季气不过就打了师父侯宝林一个耳光。因为作品确实是他写的,可出作品时署名都是师徒创作,师父在前,徒弟在后。

然而出事后,侯宝林却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马季一人身上,让徒弟一人扛,才使得马季怒火中烧,忍不住打了师父侯宝林一巴掌。

对于这一说法,曾有记者问侯宝林,他说:“别问这个了,旧社会徒弟打师父有的是。”

对此,马季也说:“我觉得没有这些,就没要生活,没有这些误会,没有挨骂,没有谣言,就前进不得,任何人都是。”

两人的回答模棱两可,侯宝林的意思是“打过”但我不计较,马季的意思似乎是“没打”,但要给老师几分颜面也可以说“打了”。

直到2007年,马季去世后的50多天后,他生前所著的遗书《一生守护》中,回应了“打师父”的传闻。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读者,我从来没有打过侯先生,而且,我一直认为侯先生是我的老师。”

后来,马季的儿子马东在做客郭德纲节目时,也斩钉截铁的说:“就俩字,没有!”

无论有没有,十年动乱结束后,两人的关系也逐渐恢复。1984年,马季应邀前往香港演出,而侯宝林也是那次演出的艺术顾问。

在正式演出前的内地审查表演中,马季的作品大受欢迎。当时侯宝林对马季说:“马季,你过来,到香港之后,我的段子你都可以演。”

然后马季非常开心,他觉得这是侯先生对他的认可,于是便对侯宝林说:“侯先生,您放心吧!”

这时的二人也放下恩怨,重新开始。

1993年,侯宝林弥留之际,马季前来探望,侯宝林。拉着他的手说:“马季,相声的即兴发挥千万不能丢掉啊,它是咱们相声的主要技巧。”

如今马季的徒弟姜昆与侯宝林儿子侯耀文的徒弟总是发生摩擦,看来是再续马季与侯宝林的前缘了,只是后者已经放下恩怨,郭德纲和姜昆还会远吗?

0 阅读:203

猜你喜欢

娱乐吃瓜蜀黍

娱乐吃瓜蜀黍

娱乐吃瓜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