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阿三飞机出不了门,起飞就被干掉,巴铁击落多架印军战机,中国军工一战封神!印度网友辣评:虽然我们讨厌中国人,但如果一开始印度就依赖中国,而不是靠俄罗斯买军备,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5月7日,一场震动全球的空战在南亚爆发。地点是在克什米尔上空,印度和巴基斯坦出动了总共125架战机,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进行了激烈的空中对抗。 表面看起来像是印巴之间的冲突,但实际上,这场战争背后,真正的主角是中国军工体系。这是一场现代空战的实战验证,更是一场把武器“体系化”运作摆到台面上的展示战。 这场战斗最终以巴基斯坦零损伤、击落印度6架战机的惊人战绩收场,而印度那边,不仅战机被打下,整个空军体系的问题也被暴露得一清二楚。 战斗打响的时候,印方想打个闪电战。他们投入了包括“阵风”战机、苏-30MKI和米格-29在内的多型号战机,想快速压制巴军。但问题是,刚起飞还没飞出多远,他们就被锁定了。 为什么会这样?巴基斯坦空军这边,用的是中国提供的完整作战体系:包括空警-500预警机、歼-10CE战斗机、地面雷达以及空空导弹,组成了一套全链路打击系统。 这种打击不是靠单架飞机拼性能,而是靠数据链互通、雷达互补和火力协同。这就好像打仗不是一两个人冲锋,而是整个排兵布阵配合得当。 而印度这边的问题就大了,他们的A-50预警机本来就探测距离短,最多150公里;而且他们的飞机来自五湖四海,有法国的、有俄罗斯的、还有美国的,可这些飞机之间系统不兼容,信息不能互通,指挥调度极为混乱。说白了,各打各的,打起来一团糟。 本来印度以为,他们刚买来的“阵风”战机能扭转局势。这批飞机可是花了88亿美元,平均一架2.4亿美元,是目前全球第三高价的战斗机。 然而现实很残酷,法国为了保住核心技术,根本没给印度完整的雷达源代码,导致其中12架阵风的雷达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等于花大钱买来“半成品”。 而且这些阵风战机用的是RBE2-AA雷达,技术上看还算先进,但因为T/R组件数量不够,探测范围不敌歼-10CE,面对中国的雷达直接被压制。打仗时,根本没法早一步发现敌人,就已经被人锁定了目标。 更讽刺的是,苏-30MKI的N011M雷达根本没法在100公里外锁定目标,这样的设备和中国空战体系一比,完全不是一个层级。最终阵风战机几乎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还被击落在斯利那加街头,场面非常难堪。 这场战斗的胜负,其实不是飞机性能谁强谁弱,而是谁的“打仗体系”更完整、更顺畅。 中国提供给巴基斯坦的,不是单独的战斗机,而是一整套打仗的体系。 歼-10CE搭配霹雳-15导弹,远距离精确锁定目标;空警-500负责信息指挥与目标指引;地面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则保障信息流畅。这种无缝配合,就是现在全球主流军队在追求的目标。 而中国军工这次用实战告诉世界:他们不仅能造好装备,还能教你怎么把装备用到最好。 所以这一战之后,很多国家的军购计划都立马变了。法国军火公司达索股价应声下跌,市值蒸发12%。 而中国的军工企业股价大涨,订单暴增。这场空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胜利,也是一次军火市场的大洗牌。 空战结束后,印度国内民众的反应非常激烈。社交平台上不少印度网友留下了极具讽刺意味的评论: “我们88亿美元买来的阵风,结果被5600万美元一架的歼-10CE打成废铁。”“如果当初和中国合作,也许我们早就有自己的现代空军体系了。”“法国不让我们看代码,俄罗斯卖我们老掉牙的苏-30,中国才是干货。” 他们对自家政府的军购策略极度不满,特别是多年来一味依赖俄罗斯,结果买到的是维护成本高、技术落后的老货。再加上法国不给权限、系统不互通,导致现在印度的空军成了“万国牌”,打仗时自己人都无法联通数据。 反观巴基斯坦,虽然经济并不强大,但跟中国合作,把“枭龙”战机实现国产化,建立了完整的国防工业链条,能自己维修、升级、甚至出口。这种差距,在战场上一目了然。 这场战斗之后,南亚的战略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巴基斯坦宣布开放瓜达尔港给中国作为军事补给点,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再次扩大。而印度这边,为了弥补损失,开始加速与美国、日本的军事合作,甚至传出想要购买F-35战机。 俄罗斯也开始重新评估对印度的军售政策,因为印度不满意俄罗斯的装备,但俄方也开始担心与印度的关系不稳定,可能会考虑更多地向中国靠拢,强化合作。 信源:巴基斯坦总理: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观察者网2025-05-08
印巴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阿三飞机出不了门,起飞就被干掉,巴铁击落多架印军战机
鳄鱼国际说
2025-05-08 21:13:52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