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农民冒死救下毛主席,毛主席留字条:“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字条来

林硕言丫 2025-05-08 16:59:03

1929年,农民冒死救下毛主席,毛主席留字条:“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字条来找我!”没想到建国后,毛主席邀请他去天安门观礼,他却拒绝了!

这位农民名叫陈添裕,是福建永定县金丰乡牛牯扑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年轻的时间他响应革命号召,参加了赤卫队,在打土豪分田地中表现积极,是一位可靠的优秀同志。

由于经常出去闹革命,陈添裕对当地的山头地形、社会情况等都极其熟悉。

1929年6月,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在毛主席的具体指导下,代表们认真地讨论通过了政治、土地、政权等决议案,使之成为闽西今后革命斗争的行动纲领。

然而,大会还没有开完,毛主席就病倒了。他患上了疟疾,不住地打寒战、发热、出汗,如此反复,病情着实是凶险。

组织上考虑到毛主席的病情,又经过闽西当地领导们的反复思量,决定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养病。

经过商量之后,毛主席和贺子珍在永定县金丰牛牯扑村住了下来。这个村是永定金丰大山的一个深山沟,陈添裕正是这个村子的人,而且这个村子就只有他们一家人。

就这样,毛主席在陈添裕家住下了。

当时为了保密,毛主席化名“杨子任”。这个名字是他在长沙读书时用过的笔名。

当时组织上主要让陈添裕照顾毛主席的生活,县委干部熊炳华专门担任联络并负责采买物资,协助陈添裕照料毛泽东的生活。

那时候陈添裕家里住的是祖上传下来的两层土楼,取名“华兴楼”,陈添裕把楼上最好的房间腾了出来给毛主席居住。

在这里,毛主席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为了给“杨子任”补充营养,陈添裕把不舍得吃的鸡蛋全部拿了出来。

每天,陈添裕回到家的第一句话就是“杨先生今日身体好一点了吗?”

毛主席每日听到他的声音,精神也会更加好一点,开口笑嘻嘻地回答:“陈老弟,好多了!好多了!”

然而,住了一段时间后,毛主席得到通知,粤敌陈维远部由大埔进犯永定,下湖雷等地已有敌军,离牛牯扑村已经很近了。

为了安全起见,组织决定让陈添裕护送毛主席等人离开村子,到离陈添裕家5公里外的青山下搭建了一座竹寮,先住下来。

随后,陈添裕的弟弟为他们送来了炊具和米菜等食物。

后来,毛主席还为这座竹寮写了“饶丰书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然后端端正正地挂在竹寮门外。

在这里,毛主席吃了医生给他开的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他的精神状态也慢慢好了起来,期间,毛主席还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干农活。

可是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敌人发现了他的行踪,准备活捉毛主席。

情况危机,粟裕等人指挥红军和赤卫队顶住敌人,他安排陈添裕等四位赤卫队员,火速护送“杨先生”往雨顶坪村转移。

从青山下到雨顶坪有10公里左右,但是山路崎岖很不好走,贺子珍已有五个月身孕,由两名赤卫队员护送着先走,主席随后也跟着离开。

由于毛主席大病初愈,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陈添裕见状,俯下身子做了要背毛主席的动作。

毛主席哪能让他去背自己呢,连忙拒绝了。

这时,陈添裕急得跺脚:“哎呀,敌人已经离这不远了!”

说完,他不管毛主席愿意不愿意,俯下身子,背起毛主席就跑。

跑了五公里山路之后,终于安全转移到雨顶坪村。

这时,陈添裕也已经瘫软在了地上,他的鞋子也没有了,双脚扎满了刺,鲜血直流。

事后毛主席说道:“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

毛主席在一张白纸上写了欠条:欠陈添裕三元钱,并把欠条交给陈添裕,对他说:“添裕同志,我忘不了你的大恩,你以后打听到我的下落,随时可以拿着这张欠条来找我。”

毛主席还叫贺子珍把帮助他们的乡亲们的名字一一记在本子上。他感激地说:“我忘不了牛牯扑人民!”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陈添裕再也没有见过“杨子任”,他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直到1953年,国庆前夕,陈添裕收到北京来的一份急电“请你来北京观礼”,他才知道当年的杨子任就是如今的毛主席。

虽然此时的陈添裕也很想应毛主席的邀请,前去北京天安门,但是他的妻子刚好在坐月子,离不开,所以陈天裕只好委托其弟陈奎裕赴京看望毛泽东。

陈添裕当年的行为让人感动,让人泪目,正是有了像他这样奋不顾身的同志,毛主席才能死里逃生。我们将永远感谢陈添裕,他的坚持拯救了这个风雨摇摆的中国。

陈添裕用他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农民的气节,他不计得失,不计名利去做每一件事情,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星星之火可以传递,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林硕言丫

林硕言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